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2] [1]

成语“知难而退”即由此而来。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国家,它们为了争夺霸权,相互之间不断进行战争。郑国是个比较弱小的诸侯国,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它有时依附晋国,有时又不得不依附楚国。 “知难而退”故事配图

公元前597年初,郑国投靠了晋国。不久,楚王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17天,郑国招架不住,和楚国讲和,降服了楚国。

晋国听说楚国进攻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会、欲克、先彀、赵朔,栾书等人领兵前往救援。晋国大军到达黄河边时,听说楚国已经与郑国讲和,订立了盟约。晋军内部产生了分歧,以中军副帅先彀为首的一批人想要继续前进,与楚军大战一场;以中军主帅荀林父为首的一批人想撤兵回国。

上军主帅士会和副帅欲京都同意荀林父的意见。士会说:“用兵的道理在于观察时机,趁敌人暴露出空隙时发动攻击,才有胜利的希望。现在楚国的德行、政令、典章、礼仪都不违背常规,他们讨伐郑国,是因为郑国的三心二意。楚国的军队很有秩序,训练有素。作战时,将士们都清楚自己的攻击目标,纪律相当严格。楚国的国君善于选拔人才,从不漏掉有德行的人,奖赏也不忘记有功的人。对尊贵的人有一定的礼节,对他们表示尊重。对卑贱的人分出等级,表示威严。对于这样管理十分严密的国家,怎么能去攻击它呢?我看还是不要打楚国了,不如回去整顿军队,加强力量,将来去讨伐昏暗的国家。”

士会的意见很有说服力,荀林父不住地称赞他。但是先彀不同意,说:“我们不能长敌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怎见得我们一定会失败呢?怕打仗,就会失去晋国霸主的地位,不能退兵。”中军大夫赵括、赵同支持先彀。

士会接下来又说:“作战,应当知己知彼,才能决定打与不打。不看实际情况就说‘打是英雄,退却是怕死’,这不是研究战略的方法。楚国征伐郑国,是对郑国背叛的惩罚。郑国顺服了,就赦免它,这是树立德行。而且楚国战争不多,民众不疲劳,君主不受怨愤,政令容易通行,各行各业都很兴旺。我们看到了人家这些优点,应当赶上,超过他们,这是正确的,而不是害怕,如果不看实际的强弱就去硬拼,也不见得是勇敢吧?看到胜利的可能就出兵,没有可能就后退,这才是治军的好方案。”

然而先彀依然不同意退兵,甚至说:“作为军队的统帅,却不是以大丈夫而告终,我是绝对不会干的严于是他单独率领自己的部队渡过黄河,准备和楚军决战。荀林父没有办法,也只好指挥军队前进。

交战结果,晋军损兵折将,被楚军打败。[5]

激流勇进,越挫越勇,其中的勇敢和坚持,让人心生敬畏。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一下,急流勇退谓之知机。做―件事时,都祈求着最终会有一个如愿的结果,于是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殊不知,一旦局数有变,亦无须再作无所谓的“拼命作战”时,适时退出,实为明智之举。识时务者为俊杰。变数面前,仍保持原先的“骁勇好战”,勇往直前,这便演变成顽固与鲁莽,会得不偿失。[6]

刚刚查询:知难而退 相对坐标系 源远流长 mechanical 双台子区 可想而知 铁磁性 Kuznets 小心眼 五色石 辅导性 灯红酒绿 高品质 三宣六慰 狩野堇 phdmaintenace 广南西路 循环性 南宋人 为我们 过滤嘴 难以区别 艺术价值 手下人 一口气 召集人 Interne 非生物 Pallenberg 开堆 巴拿马 高永夏 甲基紫 相对真理 工人日报 零售商 双龙彩凤 受试者 GN Arms Type-E 接待员 小村子 酒气冲天 家给人足 秦峰乡 Empedocles 生命财产 右安西里 Mycoplasmas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危在旦夕 Etymology 忘忧清乐集 安鸿志 paumotus Protestant 替代品 1.20.9080.0003 音乐台 重生之我是召唤兽 毁灭天使蘑菇 安静的生活 Begoniales ţ Silures Votolato countries 神圣罗马帝国 浆水菜 拉丁人 methyl-pyrazino 巴塞尔城市州 扩音设备 高尔斯华绥 即使这样 沈榆 零纪年 Cryptoxanthin 雨过天晴 观念形态 兰山夜话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42秒 内存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