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纤维纯纺与混纺化学纤维纯纺是指单一品种化学纤维进行纺纱。单一品种化学纤维由于生产厂和批号等的不同,染色性和可纺性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也应注意合理搭配。
在国产化学纤维和进口化学纤维并用的情况下,宜采用混唛纺纱。混唛即不同化学纤维厂、不同批号的同品种化学纤维搭配使用,逐步抽调成分。混唛可做到取长补短,以保证混合原料的质量稳定,减少生产波动。但是混唛对混合的均匀性要求较高,混合不匀会造成纬向色档以及匀染性差的缺陷,严重时织物经向出现“雨状条花”疵点。因此,纺织厂在大面积投产前常将不同批号、不同国家的化学纤维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染色对比,按色泽深浅程度排队,供混唛配料调换成分时参考。如果长年由某化学纤维厂对口供应原料时可采用单唛纯纺,这样不易产生染色差异。除单一化学纤维纯纺外,还有不同品种化学纤维的混纺,在衣着方面主要有涤粘、涤腈等化学纤维混纺。
2.化学纤维与棉混纺化学纤维与棉混纺,产品不但具有化学纤维的特性,也有棉的性质,应用较广泛。如涤棉、腈棉、维棉、粘棉混纺。选用化学短纤维长度为36-38mm。由于化学短纤维整齐度较好,单纤维强力较高,为确保成纱条干均匀,则要求选用的原棉长度长、整齐度好、品级高、成熟度好且细度适中。生产超细特化学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常用长绒棉;生产细特化学纤维与棉的混纺纱,可选用细绒棉。为了提高化学纤维与棉的混纺产品的质量,保证正确的混纺比,一般化学纤维与棉混合回花不在本特纱内回用。[1]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纤维进行混纺时,即使混纺比相同,但若混纺纱中两种纤维的性质差异较大,会使纤维在成纱中的分布情况不同,得到不同性质的混纺纱,使织物的手感、外观、耐磨等性质有明显差异。如果较多的细而柔软的纤维分布在纱的外层,则织物的手感柔软;如果较多的强度高、耐磨性能好的纤维分布在纱的外层,则织物耐磨。因此,研究纤维在混纺纱截面内的分布,使纤维转移到所需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纤维长度对转移的影响选用细度相同、长度不同的化学纤维进行混纺时,因长纤维容易被罗拉钳口握持,而另一端承受加捻,在纺纱张力存在的情况下,有向心压力,使纤维向中心转移;而短纤维离开钳口后,受张力控制较弱而被挤到纱的外层。
2.纤维细度对转移的影响两种纤维混纺,如长度相同,细度不同时,因细纤维抗弯强度小,加捻时容易向纱的中心转移,而粗纤维易向纱的外层转移。
3.纤维截面形状对转移的影响 天然纤维有固定的截面形状,但化学纤维可制成任意的截面。有圆形、三角形、五叶形、工字形、六边形等不同截面。当截面不同的纤维混纺时,抗弯强度小的纤维易向纱的中心转移,如用圆截面和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混纺,由于圆截面纤维抗弯强度比三角形小,故易处于纱的内层,而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易分布在纱的外层。除上述性质外,纤维的初始模量、纤维的卷瞳等也影响纤维的转移。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的转移,除受纤维本身性状影响外,还与纺纱工艺、纺纱特数、混纺比等因素有关,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在紧密纺纱时,纤维内外转移能力较小,分布较均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