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1]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赵国将军廉颇的后人。……建中(汉章帝年号)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欢争论,好互相评论好坏,廉范常常用纯朴厚实训导他们,不接受别人在他耳边说坏话。成都物产丰盛,房屋之间很窄,从前的条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动,防止火灾,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动,火灾每天都会发生。廉范于是废除原来的法令,只是严格要求百姓储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于是编成歌说:“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在蜀郡担任太守好几年,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免回到故乡。廉范一生都在边境做官,广泛开垦田地,囤积粮食财物,全部接济了宗族、朋友。[2]
词语分开解释:
襦袴 : 1.短衣与裤。亦泛指衣服。 2.见"襦袴歌"。
歌 : 歌 gē 唱: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一襦五裤 五裤得歌 五裤换破衣 五裤歌 五裤瑶 五裤咏 五裤谣 五裤讴 来何暮 来和暮 叔度歌 廉公裤 楚瑶襦裤 歌五裤 歌来暮 歌叔度 歌裤 歌裤襦 歌襦裤 民五裤 民有裤襦 民谣岂敢裤 裤襦 裤襦恩 裤襦歌 襦温裤暖 襦裤 襦裤歌咏 颂襦裤[1]
唐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诗:“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谣岂遂逊於前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