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高1-2米;枝褐色或红褐色,幼时被绒毛状短柔毛,疏生皮刺。[20]
小叶3-7枚,花枝上有时具3小叶,不孕枝上常5-7小叶,长卵形或椭圆形,顶生小叶常卵形,有时浅裂,长3-8厘米,宽1.5-4.5厘米,顶端短渐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基部近心形,上面无毛或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或重锯齿;叶柄长3-6厘米,顶生小叶柄长约1厘米,均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稀疏小刺;托叶线形,具短柔毛。[11] [20] 覆盆子花和叶
覆盆子叶
花生于侧枝顶端成短总状花序或少花腋生,总花梗和花梗均密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花梗长1-2厘米;苞片线形,具短柔毛;花直径1-1.5厘米;花萼外面密被绒毛状短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外面边缘具灰白色绒毛,在花果时均直立;花瓣匙形,被短柔毛或无毛,白色,基部有宽爪;花丝宽扁,长于花柱;花柱基部和子房密被灰白色绒毛。[11] [20] 共14张 覆盆子
果实近球形,多汁液,直径1-1.4厘米,红色或橙黄色,密被短绒毛;核具明显洼孔。花期5-6月,果期8-9月。[11] 覆盆子果
名称由来
《本草衍义》中记载覆盆子“益肾脏,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如此取名也”。[6]
覆盆子生山地杂木林边、灌丛或荒野,海拔500-2000米。[11] [12] 性喜温暖湿润,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生长最好。[12] [13] 共6张 覆盆子
中国原产,既有野生也有栽培,主要分布在北京、吉林、河北、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江苏、上海、台湾、新疆等地。在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亚洲部分)、北美、欧洲也有分布。[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