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勤务时间,分为固定警卫勤务和临时警卫勤务;按勤务性质,分为首长住地警卫、机关警卫、外交代表机构警卫、外宾住地警卫和路线警卫、现场警卫等勤务。主要任务是:保卫警卫对象、警卫目标和重大活动的安全,严防袭击、破坏活动,维护警戒区域秩序,预防和处置灾害、事故。世界各国都有警卫勤务,主要由不同隶属关系的警察、武装警察或宪兵、保安人员等实施。美国的安全警卫工作由财政部下属的安全勤务局负责,主要担负总统、副总统及其亲属的安全警卫工作,以及外国访美的军政要员或使节的安全。法国的安全警卫工作主要由总统安全卫队和内政部所属的官方旅行处、高级人士保卫处负责,警卫力量主要由国防部所属的宪兵和内政部所属的警察、镇暴部队、特勤人员等组成,主要负责总统的安全保卫和到访的外国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本对国内外要人的安全警卫工作,由东京警视厅警备局保安处专门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警卫勤务由公安部队担负,主要负责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和首长的安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有关安全警卫任务的范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治安形势状况而多次发生变化,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1985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部颁发《内卫勤务条例》,规定武警执勤的任务主要是: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首脑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领导机关以及重要会议、大型集会,重要外宾和外国驻华使馆的武装警卫任务。1988年11月颁布《内卫执勤任务范围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警卫勤务的任务范围。1992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勤务规定》颁布实施,确立了警卫勤务重中之重的地位。1999年1月颁发、2013年5月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执勤规定》,进一步规范了警卫勤务的性质、任务、原则和措施。各国在具体组织实施警卫勤务时所采取的警卫措施各有侧重,但组织实施的基本程序和兵力部署的形式基本一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广泛搜集有关情报,反复进行现地勘察和安全检查,提前进驻和封锁警戒区域。武警部队遂行警卫勤务,在警卫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根据执勤任务范围和兵力调动使用批准权限的规定组织与实施。具体担负警卫执勤任务的部队、分队,根据上级决心、意图和本级任务,筹划安排工作,组织实地勘察,确定执勤部署,制定警卫方案,下达执勤命令。对警卫对象的警戒保卫,采取武装与便衣相结合的形式,实行三线部署,即内层贴身警卫,防止无关人员靠近警卫对象;外层武装警戒,负责对出入口和制高点等关键部位的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周围社会面控制,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消除安全隐患。警卫勤务结束时,根据上级指示和勤务撤收命令,按时组织部队撤离现场。警卫勤务的特点主要是:①任务重要。保卫警卫对象和警卫目标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影响重大。②目标明显。警卫目标位置固定,警卫对象活动公开,引人注目。③情况复杂。执勤中各种矛盾相互交错,涉及情况政策性强,区分和处置难度大。④协同困难。固定警卫勤务,部署分散;临时警卫勤务,涉及面广,参与力量多,指挥关系复杂,组织协调难度大。遂行警卫勤务,既要保持高度警惕,周密筹划,细致安排,严密警戒部署,确保警卫对象、警卫目标和重大活动的安全,又要适应周围环境,做到形式自然、外观缓和、方法灵活。根据不同的警卫对象和执勤环境,采取不同的执勤形式和警戒措施。一般采取公开武装的形式执勤。必要时,也可穿着便衣以隐蔽的形式执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警卫对象的外出活动和各国到访的重要外宾将不断增多,各种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日趋频繁,临时警卫任务将更加繁重,警卫勤务的地位作用将更加突出。严密组织实施警卫勤务,确保警卫对象、警卫目标的安全,对保证国家政权稳定和促进国际交流的作用日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