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与贫困》全书分为十编。第一编“工资与资本”,共五章,主要是对当时流行的工资理论——工资基金理论进行批驳。论证“工资不是取之于资本,而是取自于劳动”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不是取自于资本”这两个命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的职能。第二编“人口与食物”,共四章,主要批驳了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第三编“分配规律”,共八章,依次阐释了地租规律、利息规律和工资规律,以及这三大规律之间的联系。第四编“物质进步对财富分配的影响”,共四章,分别说明了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财富分配的影响,以及物质进步对期望的作用。第五编“解决了的问题”,共两章,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经济萧条周期性爆发和“财富日增而贫困日深”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六编“纠正的方法”,共两章,先指出当前倡导的六类纠正方法的不当之处,然后提出自己的纠正方法。第七编“这种纠正方法的公正性”,共五章,主要是揭露土地私有制的不公正之处,论证自己的纠正方法的公正性。第八编“纠正方法的应用”,共四章,首先论证土地私有不利于土地的最佳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征收单一地价税的方式将全部地租充公,实现土地归公,以此来保证人们对土地的平等权利。并用“公认”的税收原则检验了这一方法。第九编“纠正方法的作用”,共四章,分别阐述这种纠正方法对财富生产、分配,个人和阶级,以及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第十编“人类进步的规律”,共五章,对当前人类进步理论的不足,人类文明的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类进步的规律。该书以“个人生活问题”作为“结束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