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平定龟兹,将安西都护府建于此处,并在天山以南的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史称“安西四镇”。[1]
1949年前,通古斯巴西城址曾被发掘,在城内发现房屋遗址、木器、布巾等,并有唐大历年号的文书残纸。
1995年,当地农民在古城内及周围开荒种田时,挖出唐代窖藏,其中有安西都护府在龟兹本地仿唐钱形制自铸的唐代“建中通宝”“大历元宝”钱3000余枚,还有不少五铢钱。
2013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和县龟兹文化博物馆三家单位联合申报《安西大都护府考古工作计划》,旨在对新疆境内以安西大都护府为中心的一系列古代行政、军事设施等进行调查、发掘、研究,古斯巴西古城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展。[3] 共3张 通古斯巴西城址
综述
通古斯巴西城址是唐代建造的一处高等级中心城市,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30米,约6万平方米。城墙均有马面,有南、北两处城门,且有大型瓮城。[5][6] 共4张 通古斯巴西城址
瓮城
北墙瓮城东西长80米,南北宽20米。南墙瓮城东西长60米,南北宽约12米。古城南、北开门,门外各有形制完整的瓮城,北瓮城规模较南瓮城大,两瓮城相向开门,即北瓮城西向开门、南瓮城东向开门。前人调查显示北门原有门楼建筑,今已无存,仅在瓮城内侧东部有一处与城墙等高的高台遗迹。[6]
房址
从遗迹现象判断,先后有多层房址堆积。出土的涂朱墙皮、涂青金石墙皮、贴金塑像残块等现象表明,这里房址的等级可能比较高。由于经历多次改建和破坏,遗址残损严重,但在部分墙皮上还是发现了残存的古代墨书题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瓮城东侧建有一处佛寺,出土了木雕佛塔、雕塑残片等。这种特殊的布局方式可以与文献记载的唐代州县城相印证,对于探讨这一时期西域地区城址的形态有重要价值。[3]
通古斯巴西城址出土有房屋遗址、木器、布巾等,并有唐大历年号的文书残纸。城址城墙高6.2米,地表有夹砂红陶片,器形有钵、大陶缸等。北瓮城东侧建有一处佛寺,出土了木雕佛塔、雕塑残片等。通古斯巴西城址也出土了数片残纸文书。其中一片长27.7厘米、宽17厘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