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蓉华 , 女,1956年8月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法名:如一,斋号清净斋。毕业于四川省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二级美术师、职业画家。擅长意象人物画。 郭蓉华
幼儿时喜画,早在一九七八年由四川省选送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学习。尔后,经历数年美术广告生涯,在工作中深入钻研美术技法,摸索,实践体验到了其中的甘苦,其间,由单位选送培训各种美术基础知识。
三十余年来不懈的致力于绘画、雕塑艺术的艰辛探索和创新。敢于开拓,勤于实践,是她一贯的工作作风。她的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雕塑感,并显露出独特的绘画语言;独有的审美理念;独道的价值观;形成画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展现出磅礴深邃的意象浪漫主义画风。
她潜心研究中西哲理、尤其受广博精深的佛学影响,将其精髓契入作品,超然出尘、禅机四溢。中国的禅宗文化一直指导着她现 在的创作思想。所表达的物象源自心象,轻形似、重神似。她说:“艺术是精神上的东西、是高于物质世界的、是主观的、是生命的原动激情所致”。故她的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世界的羁绊,没有具象、没有把客观世界的原始、原貌、硬塞给读者,而将读者从客观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紧紧把握物象内在的本质特征。她认为:作品中的色块、线条只是一个载体、载着读者去广阔的审美空间去翱翔、去感悟一个绝妙的精神领域。
代表作品有《生灵的交响》、《缠绵》、《青春之歌》、《母子爱》、《净土》、《云开见佛》、《避谷觅真我》、《随缘度日》、《三星堆祭祀》等等。其中,《云开见佛》画面所指的“云”寓意纷繁,喧啸,致人混沌迷茫的物质,它障碍着人的心灵和视觉,犹如障眼法相。致人混混沌沌不识善恶美丑。如果我们能清醒的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将“云”拨开,即可“明心见性”,如果没有障碍遮挡着我们,方能见到真正的“自我”,既“性”既“佛”。她认为:人在体验生命的过程当中、不在乎生命时间的长短,应当要求生命有价值、有质量、有创造、有贡献,将生命个体当中的所有智慧、潜在能量无私的奉献于世。
郭蓉华的理想是:如果她的作品,能给读者以真、善、美的启迪和视觉的愉悦,那便是她艺术生涯中最大的快乐。部份力作已被有识之士收藏《又见炊烟》被澳大利亚首届亚太地区水墨画组委会收藏;《漫步羌寨》在加拿大第二届“枫叶”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奖并收藏;《随缘度日》被英国伦敦人士收藏;《霞光中的花》被美国人士收藏等等。曾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人画展和联展,国内外报刊、电视台、曾多次专题采访,并给予高度积极的评价,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1]
1978年 由省工会委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任教(在四川省工人雕塑培训班进修)
雕塑作品《服务员》被四川文艺杂志选登
1980年 雕塑作品《藏族青年》、《服务员》入选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四川青年美术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