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河(Amu Darya)古代入侵中亚的希腊入侵者称之为乌许斯河(Oxus),来源于粟特语对河神wxwsw的称呼。希腊名字Oxus的汉代音译为妫水,唐代音译为乌浒河。《史记》、《汉书》作妫水;《北史》作乌许水;《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作乌浒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叫质浑河(Jayhūn)[2] ,《大唐西域记》则记为“缚刍水”。译名“乌浒水”或“缚刍水”,较尊重其希腊语的源音;而“妫水”则显然是借自一条中原河名。 阿姆河
阿姆河在各不同历史文明语言中有各种称呼,古希腊语称Ὦξος(Oxos),拉丁语称Ōxus。希伯来语称其גּוֹזָן(Gozan);阿拉伯语则为جيحون(Jihôn、Jayhoun)中国古称乌浒水、妫水。《元史》作暗木河。《明史》作阿木河。
阿姆河是中亚水量最大的内陆河,咸海的两大水源之一,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上源瓦赫基尔河位于阿富汗境内,自东向西流,汇合帕米尔河后,成为阿富汗与塔吉克斯坦界河,并改称瓦汉河。此后,先北折再南回,继续西流,自转弯处起称作喷赤河。从右岸接纳了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瓦赫什河后,才始称阿姆河。沿阿、塔两国边境继续西流,又依次经过阿富汗与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两国边境,转向西北入土库曼斯坦境内图兰低地,沿克孜勒库姆沙漠和卡拉库姆沙漠之间的乌、土两国交界地带蜿蜒穿行,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木伊纳克附近入咸海。习惯上把瓦赫什(Vakhsh)河和喷赤(Pyandzh)河汇合处作为它的起点,到咸海南岸出海长1,415公里(879哩),若从东帕米尔的河源起算,全长2,540公里(1,578哩)。
阿姆河的源头瓦罕河(Wakhan)出自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和兴都库什山脉海拔的4900米的山岳冰川,西流汇合源出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河,称喷赤河(Pyandzh),再曲折西流,汇合瓦赫什河后称阿姆河,向西北流入咸海。流经塔吉克、阿富汗、乌兹别克、土库曼四个国家。阿姆河长1415公里;从源头起算,全长2540公里,流域南北宽960公里,东西长1400公里,面积46.5万平方公里。靠高山冰川和融雪补给,每年有春、夏两次汛期。河水含沙量多,水力资源丰富,有灌溉之利,建有多处水电站和水库。从河口到查尔朱可通航。阿姆河也是文化的分界:3世纪时是嚈哒与伊朗,后来是突厥与伊朗,泾渭分明。据记载,阿姆河并不总是流入咸海,历史上曾注入里海。
阿姆河流域南北长950公里(600哩),东西宽1,450公里(900哩)。北接锡尔河,东连塔里木盆地,南接印度河和赫尔曼德(Helmand)河流域,面积465,500平方公里(179,700平方哩)。有3条支流,左边是苏尔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