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权,是指国家根据发明人或设计人的申请,以向社会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以及发明创造对社会具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利益为前提,根据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的一种排他性权利。
专利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因此也具有知识产权的特征,即时间性、地域性、无体性、专有性。时间性,是指专利权人对所拥有的专有权只在法定的时间内有效,期限届满后,专利权人对该发明创造就不再享有专有权,原来受法律保护的发明创造成为了任何单位或个人都可以无偿地使用的社会公共财富。地域性,是专利权指一般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范围内有效,在其他国家原则上不获得承认和保护。无体性,又称非物质性,是指专利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智力成果不具有物质形态,在客观上无法被人们实际占有。专有性,是指除专利法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专有性也称“独占性”或“垄断性”。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内容:为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发布部门:国务院,内容:为实施《专利法》的具体规定。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修正),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内容:为了正确审理专利纠纷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内容: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20修正)
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内容:为正确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发布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内容:为正确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
7.《专利审查指南》,发布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内容:为了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依法处理有关专利的申请和请求,对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