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脉所在的地区,在上古生代之后,与南方大陆(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在晚白垩世与亚欧大陆碰撞、并合;到第三纪始新世印度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开始接触,渐新世全面碰撞、并合。在以后一系列地质一构造活动过程中便形成了冈底斯山脉。冈底斯山南缘始新世磨拉石沉积的出现,可以表明在燕山运动(主要是褶皱断裂和岩浆侵入)以后,冈底斯山脉已经形成。[10] [12]
综述
冈底斯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北,并与后者大致平行。冈底斯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其走向受噶尔藏布一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冈底斯山脉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的萨色尔山脊、阿里狮泉河,东延至纳木错西南至拉萨,与念青唐古拉山脉衔接,东西绵亘长度大于1500千米,横亘在日喀则北部。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的南北重要地理界线,是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也是藏南和藏北的分界岭。[4] [10] [11] 共37张 冈底斯山脉的景色
山脉走向
冈底斯山脉由于受噶尔藏布一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因而总体方向作东西向(西北—东南)延伸。但是个别山地的走向却受到北东和北西向以及北北东和北北西向断裂的支配。冈底斯山脉东段向东北延伸的分支念青唐古拉山脉则是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它从日喀则以东的大竹卡附近,顺着巨大的北东向断层方向,一直延伸到那曲一带。在仲巴一带,上述几组断裂常常使局部山脉改向,在总体走向为东西向的冈底斯山内部,出现许多北西和北东向的山脉,以及由北北东和北北西两组走向联合组成的近南北向的锯齿状山脉。[13]
冈底斯山脉所在地区地势图
综述
冈底斯山脉主要由强烈褶皱的白垩系、侏罗系以及规模宏大的中酸性侵入岩和混合岩组成,因此,它被称为冈底斯燕山晚期褶皱带。冈底斯山脉是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的小陆块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在上古生代,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是一套稳定环境下的浅海相建造,到了晚期,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砾岩、火山岩。中生代开始,古海洋萎缩,并向消亡方向演化。地层由海相逐渐转变为陆相。前寒武纪地质主要有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泥盆系为灰岩和板岩;石炭一二叠系由灰岩、页岩和砾岩组成,在东段可见板岩、千枚岩和灰岩中夹有含砾板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等;三叠系为板岩、灰岩、砂岩、火山凝灰岩,是边缘海接连岛弧带形成的。[5] [6] [7] [9] [1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