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专门论述SAR成像处理算法及其涉及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技术。
全书首先讨论了合成孔径雷达基础知识,重点介绍SAR成像处理所涉及的信号处理理论、合成孔径基本概念、合成孔径雷达信号特征分析等;接着讨论SAR成像处理算法、实现及其比较,包括距离-多普勒算法、ChirpScaling算法、Ω-k算法、SPECAN算法等成像处理算法,此外还论述了宽成像带ScanSAR工作模式的成像处理方法等;最后,本书讨论了SAR成像处理算法中的重要辅助算法,即多普勒参数估计,包括多普勒中心估计和方位调频率估计等。
本书重视细节,强调算法的工程实现,并提供了数据和习题,对专门从事SAP成像处理研究人员而言,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籍,同时也是一本出色的教学和培训用书,此外,作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所探讨的SAR成像处理方面的知识也非常适合系统工程师和后续SAR图像应用单位的研究人员阅读。
由美国作家卡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1]
由于SAR处理实现了从光学平台到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跨越式发展,以上应用不在是天方夜潭。数字处理使SAR图象的获取和重现变得十分便捷,它技能保证较大动态范围内的无失真图象输出,也能保留了精确的相立信息,同时信号处理运算不受物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到目前为止,SAR数字处理器仍在不断的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能力中获益。起初需要使用超级计算机或者专用DSP进行SAR处理,而今天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在适度的时间内处理出一副图象。数字处理的巨大潜力和持续增长的SAR数据应用需求,促使许多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进行SAR处理器的开发,由此发展出了一些满足高分辨率、宽测绘带、高相位精度以及复杂城乡模式的新算法。
LanG.Cumming于多伦多大学获得工程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并于伦敦大学皇家学院获得计算机与自动化处理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加入MDA,在此进行SAR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包括多普勤估计和自焦方法0),并参与设计SEASAT,SIR-B,ERS-1\2,J-ERS-1和RADARSAT以及多部机载雷达系统的SAR数字处理器算法。
FrankH.Wong中文名字黄熙炽,祖籍广东新会,于McGiLL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专业工程学士学位,于英国皇家大学获得电子工程专业科学理科硕士学位,并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7年加入MDA,最初几年从事Landsat和SPOT成象领域的工作,接着专注与SAR,开始从事机载和星载SAR处理和普勤估计的工作,并且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雷达遥感实验室担任18年图象处理的短期讲师。1999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访问,在此开展了双站SAR处理领域的研究。工作之余,他还喜欢下象棋、桥牌和乒乓球。
第一部分合成孔径雷达基础
第1章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