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墉城集仙录》者,纪古今女子得道升仙之事也。此传以金母为主,元君次之,凡十卷矣。广成先生杜光庭撰。(《云笈七签》卷一一四)[1] 墉城集仙录
中国道教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就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 墉城集仙录
《墉城集仙录》专门记载了古今历史上三十七位女子成仙的事迹,特别富有浪漫色彩和宗教意蕴。这些女仙或出于民间神话传说,或出于史料记载,或由道教人物演化而来。杜光庭以传说中西王母在昆仑山上的仙宫"墉城"为名 ,依据道教的理想将她们的事迹汇集起来,营构了一个色彩斑斓、有序的女仙谱系。这些女仙身世各异,修道方法不同,但在杜光庭笔下却表现出美、寿、善、神等特点,形象而生动地诠译了道教的终极理想。
《墉城集仙录》大力张扬女仙的美、寿、善、神等特点,鼓励人们以她们为榜样努力追求个人的完善和生命的永存。花了大量的笔墨来描绘女仙超凡脱俗的美丽,不仅使美丽成为女仙不可分离的表相特征,以与男仙相区别,而且还迎合人们对女性一以贯之的审美心理。通过善恶行为对人生命的不同影响之对比,强调为善去恶的重要性。
杜光庭(850年—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追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晚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 墉城集仙录
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杜光庭注重对道教教义、斋醮科范、修道方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和整理,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他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颇有成就,将以前注解诠释《道德经》的六十余家进行比较考察,概括意旨,对“重玄之道”尤其推重。
1,关于该书的卷数,历代有不同的看法。宋代张君房编的《云笈七签》收录了此书,但所记载的女仙从数量到仙名都与《墉城集仙录》有异。故《四库提要》认为"疑君房所录为原本,而此本为后人杂摭他书砌合成编。"再从《云笈七签》所收录的杜光庭为该书所作的序言看,原应为十卷。《通志 艺文略》中也明确地说:"《墉城集仙录》十卷,杜光庭集古今女子成仙者百九人。"因此,有人推论,现存的六卷本《墉城集仙录》为原书的节录本。 墉城集仙录
2,由于湘江二妃为二人,故实有三十八女仙。
3,由于在神仙传说中,"墉城"多指西王母在昆仑山上的仙宫,据《汉武帝内传》说:"至四月戊辰,(汉武)帝夜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舒侍,忽见一女子着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子王子登也,向为王母所使,从昆山来。'"因此,杜光庭特以"墉城"为书名,以突现古今女仙皆归西王母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