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海军存在于1867~1918年,是奥匈帝国的海上力量。德文正式名称为kaiserliche und königliche Kriegsmarine,既帝国与皇家战争海军,简写为k.u.k. Kriegsmarine。奥匈帝国海军继承自奥地利帝国海军,1867年奥地利帝国改称奥匈帝国时海军也随之改名。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不再拥有海岸线,于是帝国海军不复存在。(今天奥地利有在多瑙河巡航的水上部队,但隶属于联邦警察,而非海军建制了) 共2张 奥匈帝国海军军旗
直到18世纪末之前,奥地利是没有正式的海军的,虽然在与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长期较量中,奥地利发展了在多瑙河作战的水上力量,在奥属尼德兰(今比利时)也有保护商船队的军舰,但并无海军建制,也没有统一指挥。
1756-1763的七年战争中,奥地利商船因为没有海军保护而饱受私掠船之苦。于是奥地利开始组建以护卫舰为主的海军。1797年,时任法军的意大利方面军司令的拿破仑挥师在意大利战场取得决定性胜利,奥地利军队遭到重创,威尼斯共和国被灭亡。1797年10月17日,法国与奥地利签署坎波福尔米奥条约(Treaty of Campo Formio)。条约决定奥地利向法国割让多块领土,包括:奥属尼德兰(即比利时)、地中海若干岛屿(包括科孚岛及其他威尼斯共和国在亚得里亚海的岛屿)。威尼斯共和国则被法国和奥地利瓜分,其中威尼斯(连同威内托/意大利语:Veneto)、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今克罗地亚沿海一带)归属奥地利。原属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力量与设施都随之归属了奥地利,并成为此后奥地利与奥匈帝国海军的基础[1] 。 共7张 奥匈帝国海军军衔
1802年,奥地利在威尼斯建立皇家海军学院。后来该学院1848年迁往的里雅斯特(今属意大利),再后来又迁往阜姆(意大利语:Fiume,今为克罗地亚的里耶卡,克罗地亚语:Rijeka),直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
1837年奥地利海军迎来了第一位有影响力的支持者弗里德里希大公。他着手对海军进行改革和现代化,并使之奥地利化,而不再仅仅是挂着奥地利旗帜的威尼斯海军。
1840年,东方危机爆发。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埃及的实际统治者穆罕穆德·阿里帕夏寻求建立一个由他自己统治的独立的埃及,英国、奥地利、普鲁士站在奥斯曼帝国一方进行干涉。由弗里德里希大公指挥的奥地利帝国舰队与英国皇家海军协同封锁了亚历山大港,炮轰了西顿、贝鲁特,并在阿克(Acre,或译做阿卡,今属以色列)组织了登陆,攻陷了阿里帕夏的部队的城防。这是奥地利海军建军以来首次实战。大公本人也因此获得玛丽娅·特蕾莎(已故的奥地利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君主,1740-1780在位)勋章。1844年弗里德里希大公被提拔为海军中将和海军总司令,但1847年就不幸去世了,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