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杂记》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前集卷一引东方朔《十洲记》:“冬至后,月养魄于广寒宫。”
《类说》卷五引此条又作《洞冥记》。二书所引,今本俱无。
《初学记》卷二三引《曲素决辞经》云:“《高上玉皇辞》曰:‘目即西华馆,意合广寒宫。’”
唐朝鲍溶诗《六宿水亭》:“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云:“明皇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即此。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
嫦娥住的“广寒宫”,其实在山东寒亭。 共2张 嫦娥在广寒宫
史籍记载中,有一位与寒浞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她便是家喻户晓的嫦娥。
嫦娥本名姮娥,后来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被改称“嫦娥”,《诗经》称她是“帝喾下妃之女”。有史学家依此推断,姮娥刚开始嫁给后羿,很可能是两大部落的政治联姻。
后来,寒浞杀掉后羿称王,姮娥所在的部落又与寒氏结盟,她本人也改嫁寒浞。“过王”寒浇和戈姓的始祖寒豷(yì),都是她改嫁后生的儿子。山东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介绍,潍坊市有个寒亭区,4000多年前,寒国的都城“寒亭”便位于此处。
寒国的宫殿统称“寒宫”,寒浞为了取悦姮娥,建造了一座规模更宏大的宫殿供她居住。宏大即“广”,这就是“广寒宫”的由来。寒氏又称伯明氏,其部落以月亮为图腾。“奔月”的中国神话传说,其实反映了“寒浞杀掉后羿、姮娥改嫁寒浞”这一史实。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8] 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而吴刚的妻子对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内疚,命她的三个儿子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不详。见《山海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