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其渊源,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说据史料记载,在东晋年间,晋明帝追赠为国捐躯将领朱泗(公元279-322年)为“镇国大巧若拙将军”。其后镇人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永灵庙内供奉英雄像,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全镇张灯三日奠祀。南宋后,则每年清明抬朱泗等四神像巡游,以保全镇平安。
另一说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越国范蠡送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给蚕姑蚕妇送过花,祝愿风调雨顺,蚕茧丰收。此后,方圆百里的蚕农为纪念西施,每到清明节,都要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蚕农在清明前后相聚觉海寺祭拜“蚕神”、“蚕花娘娘”,祈求蚕茧好收成,久而久之形成了这一种传统民俗文化。
传承千年的新市蚕花庙会是中国蚕文化的灿烂亮点,她体现了新市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和区域文化。自1999年清明,德清县新市镇人民政府发起正式举办蚕花庙会,之后每年一届。[1]
每年清明,蚕农们祈求蚕神为蚕宝宝清病祛灾赐给丰产年而举行蚕花庙会。每年这天新市邻近县镇的蚕农,都涌到古刹觉海寺、司前街、寺前弄、胭脂弄、北街一带,佛教信徒往灵前山拜佛,祈祷“五谷丰登”,农村妇女怀装蚕种,头插各式蚕花,引得人们前来观看,人山人海,你轧我轧,故曰“轧蚕花”,庙会结束后人们就开始春耕育蚕。 “蚕花娘娘”巡游活动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含山风景区举行
德清县新市镇的蚕花庙会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相传,范蠡于越都会稽(今绍兴)送越国美女西施去姑苏。途经新市,遇到十二位美丽多姿的采桑姑娘,围在西施桥前翩翩起舞。西施姑娘手托花篮,把绚丽多彩的绢花分赠给采桑姑娘,以祈佑蚕桑丰收,祝愿她们风调雨顺。从此,西施给养蚕的姑娘嫂子送鲜花这个美丽古老的故事,就在新市四乡广为流传。方圆百里的当地蚕农为纪念西施,祈祷蚕桑丰收,每到清明时节,人们自发相聚举办盛大的蚕花庙会。
唐朝及宋朝以来,新市蚕花庙会在江南古刹觉海禅寺蚕神殿举办,当时亦属自发,时间在清明时节。
由于历史的缘故,蚕花庙会在解放后曾一度停办。直到1999年清明,中断63年的新市蚕花庙会重新恢复,一顶花轿引来4万多人“狂欢”。新市镇人民政府发起正式举办蚕花庙会,每年一届,蚕花庙会期间,万人空巷,观都逾十万。至2008年已举办10届蚕花庙会,吸引了海内外数十万宾客和群众前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