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文并茂”语出清代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二汤》,原文记载桐邑杨米人曾为二姬创作《双珠记传奇》,珠泉居士评其“情文并茂”。该典故成为成语的直接来源,确立其“情感与文采兼备”的核心语义。
成语“情文并茂”由“情”、“文”、“并”、“茂”四字构成:“情”指思想情感,“文”指文辞修饰,“并”表示二者兼具,“茂”形容丰盛美感。整体释义为文章情感内涵与辞藻表达均达到高度,形成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美感。现代语文教育将其纳入文学鉴赏术语,强调情感表达与语言艺术的统一。
作为主谓式成语,“情文并茂”语法功能包括:
作谓语:如“这篇悼文情文并茂,感人至深”
作定语:如“情文并茂的佳作值得反复品读”
使用场景限定于文章评价领域,不可修饰非文字载体。
与“情景交融”侧重情境与情感融合不同,“情文并茂”强调情感与文采的并重。“斐然成章”仅指文采出众,未涵盖情感维度,故二者构成近义而非同义关系。
文学评论:南朝刘勰评《出师表》“表之英”,苏轼誉其“简而且尽”,均体现“情文并茂”特质。季羡林《悼念沈从文先生》中“自诧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亦属典型用例。
语文教学:高考语文复习将“情文并茂”列为语言生动性标准,要求通过平仄音韵达成“音义兼美”。中学课件评《邓稼先》为“情文并茂的正气歌”,示范成语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