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海、空军战略基地,战略导弹基地,地理上具有战略地位的要地、要塞、海峡等,以及对全球有战略意义的交通咽喉或地区。马六甲海峡作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战略要道,欧、亚、非三洲海上交通枢纽,从古至今一直是相关各国争夺的重点。战争中,战略要地的得失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具有重大影响,交战双方都十分重视控制和夺取战略要地。和平时期,应重视对己方战略要地的建设和保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围绕斯大林格勒进行的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美日中途岛之战成为太平洋战场转折点。战后,两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第四次中东战争、克什米尔之争,其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战略要地。中国春秋时期,秦晋之间的崤之战,使秦终春秋之世未能得志于中原;战国时期,秦从魏手中夺取河西、崤函、河内等地,使其统一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争夺成皋之战,成为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决战。三国时期,刘备、孙权、曹操围绕荆州和益州展开了长时期的明争暗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适时作出进军东北、大别山的战略决策,为以后国共双方的战略决战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作出加强三线建设决策,其中就包括了许多战略要地建设,客观上奠定了国防经济建设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对战争打击的承受能力和支持反侵略能力。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