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水是半满还是半空,在乎你的人生观。李昱桦曾经因病而瘫痪在床,以为下半世就此与床为伍,他没有怨天怨地,反而积极振作,幸运地在学习适应残疾人士的生活之际,奇迹复原,因此往后他的人生也就不曾浪费过一分一秒。李昱桦长年在内地经商,广东话之中夹杂普通话,其实他是地道香港人,草根阶层出生,于1981年投身社会,于香港基督教钻石山社会服务中心当社工,为刚来港的新移民提供服务。 李昱桦
当时李昱桦不过二十出头,怀着一腔热血辅助木屋区的居民,忙碌得不可开交,可是逆转一生的灾难突然来临,一直健康无事的他某天突然动弹不得,经医生诊断,证实他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患病原因不明。一个精神奕奕的年轻人,骤然被迫接受终身瘫痪的现实。
记者眼前的李昱桦,四肢灵活,可是他在患病的时刻,却是动弹不得,甚至要接受神经痛的苦楚“我住在九龙医院的病房,房中所有病友都伤了脊椎,需要打针止痛,但适应药效后,就要注射吗啡。”一旦连吗啡的药性也适应了,病人就悄悄以白粉止痛,因此李昱桦常常见到清洁女工在病人枕头下面找到一小包白色粉末“女工会把白粉倒进厕所,病人只能睁大眼看着她而无法阻止。女工不会报警,因为大家都了解这种不得已。”李昱桦个性倔强,最初甚至不愿打针,惧怕终有一天要沦落至靠白粉止痛。
十分幸运,在1983年,一部从英国运来的仪器找出李昱桦的病源,他在经历了八个月的瘫痪生活后,终于重获健康,奇迹复原。可是,在痊愈之前,李昱桦早就接受瘫痪的生活,学习在床上写字,努力推动自己尽快振作“我下半身没有感觉,要用尿袋,对一个年轻男孩来说,真是尊严尽失,所以一定要快点看开,尽快Cut loss,为自己争气。”李昱桦忆述当时在病房的洗澡情况,一个个病人脱光衣服坐在轮椅上,水喉喷在身上,似是清洁货品一般“不可以说不人道,而是不得以,那么多病人。”
过了这八个月的非人生活,李昱桦没有一沉不起,他反而视之为Blessing,促成他的蜕变“以前“想”多过“做”,现在会珍惜所有机会;不要做伟大的思想家,而要实际行动。这些道理其实从小就知道,但我有经历(瘫痪八个月)之后,体会才更深,不必等到五、六十岁才豁然开朗。”
出院后,李昱桦重返社工工作岗位,继续为市民服务,却戏剧性地于24岁当上黄大仙区议员“黄大仙有很多新移民,必须有人为他们争取权益。我出院后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记者心目中的“活在当下”,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李昱桦体会过生命的脆弱,看法更深一层“I don't know about tomorrow,由于生命有限,所以要珍惜,要活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