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书写规则。任何一种字都有正字法。它要求文字有一种正确的、合乎规范的写法,以保证文字的全民性和规范化。
正字法在不同的文字体系中有不同的重点。
拼音文字正字法的主要内容是:文字定型法(包括字母表、印刷体及手写体式样)、字母名称法、字母音值法、缩写法、标点符号使用法、编排法(行款格式)等。汉字由于形体上和拼音文字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正字法的内容重点亦不一样。
汉字正字法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规范的汉字来纠正错字、别字,反对滥造简化字和滥用繁体字,淘汰异体字以及实行横写,注意行款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等。
二、统计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计数方法,方便数字的增加和结果的可证。
正字法是关于文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它既不同于书法,也不同于造字法。书法主要讨论汉字书写艺术的规律性问题,造字法主要讨论汉字标记汉语的规律性问题,正字法则主要讨论如何使用汉字才合乎规范的问题。三者讨论的问题都与汉字有关,但分工不同。本书主要讨论现行汉字使用的规范性法则,因此取名为“现行正字法”。
“正字法”,是立足于汉字体系的广义的正字法。它既不同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也不同于只针对字形的狭义的汉字正字法。它主要包括字音法、字义法、字形法和字体法四项内容。一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除了本身固有的形体之外,还有记录自汉语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某个汉字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不可以表示哪个语素(或词)的读音和意义,这属于字音法和字义法的范畴。
汉字的“形体”,实际上包括字体和字形两个方面。字体是就群体汉字而言,指的是某一范畴中汉字所具有的共同的字形体式;字形是就个体汉字而言,指的是属于一定字体的各个体汉字的特定书写造型。从历时范畴上看,汉字曾发展出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从共时范畴上看,在某种历时性字体中,往往还包括正规体、草写体以及欧、柳、颜、赵等个人风格性字体等;印刷术出现以后,汉字还出现了手写体和印刷体等的分别。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字体里其笔画的具体造型往往不尽相同。如印刷体中宋体的“隶”和隶书体的“隶”,在笔画上就有区别。
某个汉字字形,只能这样书写而不能那样书写,这属于字形法的范畴;在什么情况下某些字应该用什么字体,而不应该用什么字体,则属于字体法的范畴。另外,标点符号、数字、汉语拼音等,在书写汉语的过程中,起到了类似于汉字的作用,它们的使用法则,也应归入广义正字法的范畴。只因篇幅所限,本书没有详述,但附上了国家及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有关标准,以填补这一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