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印度群岛中的大安的列斯群岛东端岛屿。北临大西洋,南滨加勒比海。东西长153公里,南北宽58公里,面积包括附近小岛为8,897平方公里。人口338万(1988),白人占73%,余为印欧混血种人和黑人。通行西班牙语和英语,多信天主教。首府圣胡安。全岛四分之三为山地,中科迪勒拉山横贯全境,最高点蓬塔山,海拔1,338米。热带海洋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24℃,7月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西北部在2,000毫米以上,东南部为1,000毫米。北坡为主要河流发源地,南坡多短小急流,冬季干涸。矿藏以铜为主,还有少量铁、镍、铅等。1509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侵入。1898年美西战争后,沦为美国殖民地。1952年成为美国的一个“自由联邦”,实行自治。经济以工业为主,有纺织、制糖、电器和电子设备、石油化学、水泥、酿酒等工业。农业主产甘蔗、咖啡、烟草、水果等,粮食不能自给。输出以石油产品、服装、鱼类、烟草、糖为大宗,进口石油、电器、机械、车辆、食品等。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旅游业发展迅速,为外汇重要来源之一。交通以公路为主,设有美国军事基地。 波多黎各岛
主岛略呈长方形,东西长 160公里,南北宽55公里。全岛 3/4为山地和丘陵。地势由中部向南、北低降。其主脊是多米尼加中科迪勒拉山脉的延伸,由横贯东西的中央山脉和卢基略山脉组成,平均海拔900米,最高峰蓬塔山1338米。中部山地西侧为丘陵地带,多由石灰岩构成,发育岩溶地貌。南、北海岸地带为狭窄的平原。地处北纬18°附近,属热带海洋性气候,沿海平原年平均气温25℃,山区约20℃,气温年变化很小。北部面迎东北信风,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南部背风,不足1000毫米;5~11月为雨季。中部山区降水量丰富,遍布热带森林;北部地区土地肥沃,水热条件优越,适宜农业发展;南部比较干旱,以牧业为主,农业需要灌溉。
种族构成以白人为主,占73%;其次是印欧混血种人(23%)和黑人(4%)。198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7‰。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383人,在西印度群岛中仅次于巴巴多斯。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沿海平原,尤聚集于以首府圣胡安为中心的东北沿海一带。城镇人口比重高,1982年约占总人口70%。居民多信奉天主教。西班牙语与英语为官方语言。
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时到达本岛,称为圣胡安。16世纪初西班牙建立殖民统治,改今名。原住居民印第安人阿拉瓦克族被赶杀殆尽。该岛曾长期为西班牙的军事基地,种植园经济发展较西印度群岛其他地区迟缓,从非洲移入充作劳力的黑人也较少。1897年从西班牙取得自治权。1898年美西战争后归属美国。1952年成为美国的一个“自由联邦”。 波多黎各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仅有制糖、酿酒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建立了大批中小型工厂,利用岛上廉价的劳动力和进口的原材料,发展来料加工出口工业,如纺织、服装、化妆品、电子零件装配、机械设备、金属制品等。60年代以来,借助于便利的海上交通,从委内瑞拉输入石油,发展起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化学纤维和服装工业等;电力、水泥等工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工业在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1981—1982年度制造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5%,成为西印度群岛中工业较发达的地区。以圣胡安为中心的东北部沿海和丘陵为全岛主要工业区。蓬塞、马亚圭斯、阿雷西沃、卡瓜斯等城镇是以加工当地农产品为主的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