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眼珠子"由"眼"+"珠"+"子"三语素构成,其中后缀"子"体现口语化特征。注音系统显示其标准发音为yǎn zhū zǐ(一ㄢˇㄓㄨ˙ㄗ),与书面语"眼球"构成同义关系[1] [2] 。在《汉典》等权威工具书中,该词被界定为"眼珠的俗称",并收录"眼珠儿"等儿化变体[2] 。
双语词典收录情况显示:
德语对应词为"Augapfel m."(字面意为"苹果状眼球")[3]
西班牙语译为"globo del ojo"(眼球球体)
英语直译为"eyeball"这种跨语言对译印证了该词作为解剖学术语的普适性特征[3]。
该词存在丰富的关联词汇网络:
情感延伸:添加形容词构成"白眼珠子",特指带有蔑视意味的眼神,如臧克家诗句"用白眼珠子看他们"
近义变体:包含"眼乌珠""眼睛珠"等地域性表达[2]
成语关联:衍生出"肉眼无珠"等否定性成语[2]
词形扩展:存在"眼珠儿"的儿化音形式[2]
从人体构造角度解析:
解剖定位:特指眼球前部可见区域,包含角膜、虹膜、瞳孔等结构
组织分层:
外层由1/6角膜与5/6巩膜构成
中层包含虹膜与睫状体
内层为视网膜组织
外观特征:虹膜色素沉着决定眼珠颜色呈现棕、蓝等差异
在非标准汉语体系中:
吴语地区:常用'眼乌珠'指代眼珠[2]
比喻用法:部分方言中将"眼珠子"引申为珍视之人,如"他可是爹娘的眼珠子"
文学应用:诗人通过"眼珠子"构建视觉意象,如新诗作品中"露珠般的眼珠子闪着光"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被正式收录为独立词条,其拼音标注与《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完全一致。截至2025年,部分在线词典平台提供该词的发音播放、近义词查询等数字化服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