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瓶,瓶类器物的一种造型,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由于胆瓶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凡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1] 共19张 胆瓶瓷器
胆瓶圆腹底厚、颈长口小、简洁流畅、稳定挺拔,特别适合于清供单枝长茎花草,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胆瓶高雅脱俗的联想,养心励志的寓意赢得文人共识,也使其独具了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早在宋代,胆瓶就被引人佛堂斋室,成为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元代失意文人以野游冥想为乐,胆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明代士大夫阶层日益壮大,胆瓶寓意被功利所异化,变成达官新贵们显示高雅兴趣及身份的标志;清代社会变革加快,商品经济发展,胆瓶被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沦落为世俗享乐的玩物。 清康熙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胆瓶
胆瓶不但为文人所喜爱,同时也为僧侣信徒所看重。外传佛教活动里线条柔媚的净水瓶,在与中华文化的同化中,渐变为造型古朴的胆瓶,成为礼佛场景中的经典器物。胆瓶那千年不变的鼓腹里,承载的并非只是清水、空气与虚无,实则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龙山文化是1928年在山东历城县(现属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首现而得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随后各地都发现了和龙山文化时代相当的,以灰陶黑陶为主的文化遗存。这些属于不同文化系统的文化遗存被分别命名为各种类型的龙山文化。主要分部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所以黑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国华夏民族最早期的人类文明之一!秦源镂空胆瓶整体运用镂空工艺刻以蔓草。“镂分天地,通透敛日月之光,其品,其意天之佳合。”布局错落有致,极赋动感。蔓草连绵不断,由卷而舒,给人无限美感。蔓草: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蔓草的外形像火焰般绚烂多彩,作为装饰图案也成为佛教的常用图案。被赋予拥有强大生命力、能力和能量的意思。 胆瓶
蔓草形象很美,随时代发展富有众多变化,逐渐取代了早期的忍冬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上。蔓草纹特别在隋唐时期最为流行,因唐代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人们常用蔓草表达情感和显示国力雄厚,有幸福长久、富贵万代之意。这一时期蔓草形象更显丰美,成为一种富有唐代特色的装饰纹样。后人通称“唐草”。
当东方禅味逐渐漫漾到精品家居装饰的流行风潮中的时候,选用秦源黑陶镂空胆瓶来装饰家居,对重视精神生活的现代人而言,黑陶胆瓶所传达出来的自然意境,不论是摆放或是插放干花,都能逐渐美化、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起到修身养性提升文化品味的作用。秦源黑陶镂空胆瓶的珍藏,相信都能让人们找到庄重宁静的心灵感受。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 胆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