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劳动?这个问题看来似乎是不值得深究的经济学ABC。然而,分析一下劳动的内涵与外延,起源与发展,就可以发现对劳动作科学的界定其实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劳动,是人们为了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对体力和脑力的耗费。正如《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劳动是心或身之劳作(labour is bodily or mental work)。

其实,从人类劳动的演变史来看,劳动是在一个需求和生产体系中不断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的劳动往往有不同的重点和特征。农业社会的农业劳动主要是人的体力借助自然力作用于动植物的劳动,它基本上是动手与动脑相统一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工业社会的劳动主要是制造业劳动,其特征是运用生产工具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动手和动脑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的劳动是以生产无形产品(非实物使用价值)的服务劳动为主体的劳动。在产品创造中,体力劳动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管理劳动、科技劳动、信息劳动和知识劳动则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时,以渊博的知识为社会辛勤劳动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恰好就是“一不会种田二不会做工”的劳动者。

马克思对劳动定义的界定只是对工农业劳动的概括,并非是对一切劳动所下的定义

与社会劳动的发展相适应,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时代对劳动的界定都带着历史的烙印,劳动观的变迁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和历史的局限性的辩证统一。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重农学派只承认农业劳动是生产劳动,错误地把工业劳动视为非生产劳动。在对外贸易给国家带来大量真金白银的国度,重商学派认为只有商业贸易活动,尤其是对外贸易活动才是创造国民财富的生产劳动。在工业革命蓬勃兴起的时代,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亚当·斯密虽然科学地把工农业劳动都纳入生产劳动的范畴,但是却粗陋地把不固定、物化在可以捉摸的物品上的服务劳动,一概贬为非生产劳动。

在英国棉纺织业比较发达的19世纪,马克思在以此为典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曾指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不难看出,这并非是对一切劳动所下的定义,而只是对工农业劳动的概括。他集中分析棉纺织业,使他在界定劳动的措辞或定义中带有很明显的制造业痕迹,如他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制造某种使用价值”的劳动,劳动产品是具有“静的属性”、“存在的形式”的物品。这种劳动的定义显然抽象程度低,不仅无法涵盖农业劳动和矿业劳动,更不用说提供科技服务、生产知识的服务劳动了。

相关查询: 经济学 就可以 并不是 轻而易举 使用价值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24秒 内存2.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