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北越的嘉隆皇帝采用了最早的旗帜之一。该标志是黄色横幅,中间带有红色圆圈。[5]
1803年,清朝嘉庆政府改安南为越南,并派专使赴安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安南时期的国旗为黄色旗底,周围镶有蓝边,旗面中间有一个红色圆地。[6]
1858年,法国势力入侵,1884年越南沦为法国保护国。当时越南分为北圻(东京)、中圻(安南)、南圻(交趾支那)三部分。在法国保护国时期,越南王室的国旗为黄色旗地,上面有红色线条组成的图案。[6]
在近几个世纪,越南皇帝曾使用清朝的红色国旗。[7]
1887年,法国将越南与柬埔寨合并,旗帜为黄色旗地上绘有三道红色横条,代表当时的北圻、中圻、南圻三部分。[6]
19世纪末,南越国国旗设计,特色是代表钱氏三卦的三颗星。后来,这些条纹代表了该国的北部,南部和中部地区。不久,法国控制了越南,这时悬挂了法国的国旗。[5]
1920年,又将国旗改为由黄、红、黄3个长方形组成。[6]
1923年,法国统治当局曾在越南国徽的左上角添加了法国国旗图案,并将国的长宽比例改为1:1。由于这面旗帜遭到越南人民强烈反对,不久,又恢复为黄、红、黄三色国旗。[6]
1940年3月,越南发生南圻起义,阮有秦和来自巴利亚省的党议员HoaTriHa先生为印度支那反帝国主义联合国民阵线设计旗帜,他们设计并创建了带有黄色星星的红旗。[3]
1940年7月,在美寿省周盛区丹香公社的南方党委会议上,阮有秦和来自巴利亚省的党议员HoaTriHa先生的旗帜被选中。[3]
1940年8月,潘文贵要求周盛以250万×180万的旗帜分别做旗,以准备南部起义。由于当局已宣布所有贸易活动为非法,因此很难找到足够的黄色和红色布料做国旗。[3]
1940年11月23日,国旗飘扬在龙头市公屋的树上。[3]
1945年9月2日,胡志明主席发表《独立宣言》,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6]
1945年9月29日,越南政府采用带有中央黄星的红旗。在美国的赞助下,越南共和国用黄色旗帜和三个红色横条纹控制了该国南部。[7]
1946年3月2日,越南国民议会一致通过了它作为越南的国旗。[4]
1948年,越南南方当局将中间的红色横条连为整体。[6]
1954年5月,“奠边府大捷”后,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北方(北纬17度)以北获得解放。日内瓦协议签订后,越南南方仍由法国统治,之后成立由美国扶植的南越伪政权。南方政权仍使用黄色的国旗,旗面中间绘有三道红色横条,中间为一道断开的红色横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