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种金钱蒲: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茎较短,长5-10厘米,横走或斜伸,芳香,外皮淡黄色,节间长1-5毫米;根肉质,多数,长可达15厘米;须根密集。根茎上部多分枝,呈丛生状。叶基对折,两侧膜质叶鞘棕色,下部宽2-3毫米,上延至叶片中部以下,渐狭,脱落。叶片质地较厚,线形,绿色,长20-30厘米,极狭,宽不足6毫米,先端长渐尖,无中肋,平行脉多数。花序柄长2.5-9(-15)厘米。叶状佛焰苞短,长3-9(-14)厘米,为肉穗花序长的1-2倍,稀比肉穗花序短,狭,宽1-2毫米。肉穗花序黄绿色,圆柱形,长3-9.5厘米,粗3-5毫米,果序粗达1厘米,果黄绿色。花期5-6月,果7-8月成熟。[3]
金叶石菖蒲植株更加矮小,株高4~20厘米。匍匐根状茎不明显,叶线状金黄,[1] 呈两列,常绿。[4]
共4张 金叶石菖蒲
不耐暴晒,不耐荫;耐寒;喜阴湿环境,不耐旱;不择土壤。[1]
金叶石菖蒲
繁殖常用分株繁殖。在秋季进行,从土中将老株挖出,除去枯黄老叶,按自然分蘖的小株分为单株或丛株种植。栽培因其生性强健,易种植,种植中注意阴湿条件,适当施肥,1-2年需分株、间密。少见病虫害。[1]
按景观要求可成片密植或丛植、条植于水体的边缘,做浅水景绿化或水边石上附石绿化。金做地被及盆栽有更好的观赏价值,可在较密的林下作地被植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