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方言的形成与特点
黄石处在江淮官话、西南官话、赣语的交界地带。黄石与具有明显赣话特征的阳新、大冶在历史上曾为统一行政区,有一段时间还曾隶属江西,所以黄石话有明显的赣话痕迹。
另一方面,黄石与武汉、鄂东诸县关系密切,特别是受武汉方言影响较大,因此黄石话有接近武汉话的趋势。这就形成了本为江淮官话却既有赣语痕迹,又受西南官话影响的黄石方言。[1]
外来影响
黄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设阶段,来自新中国各地的大批建设者涌入了黄石。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来自黄石周边县市以及外省的工人数量不断增。由于频繁的人口流动,这些外来人员各具特色的方言对黄石方言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尤其是影响着本地年轻一辈所使用的语言,这种影响使黄石话发生了一些的变化。[1]
以下描写基于在黄石城区通行并较为地道的老派黄石话[1]
黄石话按韵母发音特点,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1]
注:
[æ̃]、[uæ̃]、[ɥæ̃]中的鼻化元音[æ̃]在年轻人中通常被读成[an];
[iɛ̃]中的鼻化元音[ɛ̃]在年轻人中通常被读成[ɛn];
[ɔ]、[iɔ]中的[ɔ]在年轻人中圆唇程度降低,发音部位更前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