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描写北京解放前夕,一个初夏的上午,刚下过雨。天桥东边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龙须沟,沟沿上有个小杂院,住着4户人家:王大妈、丁四爷、程疯子、赵老头。他们过着苦难的日子。赵老头发疟子,躺在炕上。丁四嫂用破盆在舀屋子里渗进去的脏水。丁四拉车回来没挣着钱,丁四嫂和他大吵大闹。刘巡长来收“卫生捐”,引起公愤。程疯子和小妞抬着水踉跄而入。大恶霸黑旋风的走狗冯狗子仗势欺人,打得程疯子满口流血;娘子和他拼命;赵老头操起菜刀,吓得他狼狈逃跑。忽然电闪雷鸣,暴雨骤下,乱成一团。小妞掉进臭沟里再也上不来了。北京解放后,赵老头当了治安委员;程疯子去民教馆演节日;逮住下大恶霸黑旋风,冯狗子向程疯子赔礼道歉;人民政府为他们修茅房、抓土匪,还要修沟。1950年夏的一天后半夜,下着瓢泼大雨,派出所怕沟沿上的房屋倒塌,将龙须沟的老少接到三元茶馆和两家旅馆歇息。夏末,新沟落成,修了马路。程疯子有了看自来水的工作。小杂院安居乐业,欢天喜地。程疯子新编数来宝《国泰民安享太平》,准备参加落成典礼。[13]
《龙须沟》的诞生,缘于当年轰动北京的整治北京下水道。龙须沟在天坛北边,解放前是外城的一条排水明沟,城市污水和雨水都经龙须沟汇集,因为缺乏整治,这里成了北京最大的一条臭水沟,也是北京最大的贫民窟。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北京人民政府决定修沟,这也是龙须沟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改造。当时龙须沟的工程预算为为693.4万斤小米,约占全市预算支出总额的2.25%。除了环境改善外,龙须沟周边陆续建起了大大小小的轻工业小厂,这些厂子吸纳了附近居民中的大多数劳动力,更让那些很少走出家门的底层妇女,有了全新的社会角色。[1] 共2张 龙须沟相关治理
老舍本人也希望就此写写新北京。为了避免能使剧情热闹,却很容易忘掉反映新首都建设的责任的事出现。因此,刚刚从美国回到北京的老舍,深入到北京南城体验生活,据说他当时没有带任何笔记本,只是很随意地和老百姓拉家常,如缝袖口能挣多少钱之类的,在了解了底层民情之后,创作了三幕话剧《龙须沟》。[2] [3] 共2张 龙须沟
《龙须沟》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当属程疯子,他是一个旧社会深受欺辱、饱受迫害的曲艺艺人,由于长期的精神和生活上的压力,他的精神已经有些失常,最终在新社会得到了治疗,获得了新生。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弱者。不愿意巴结黑恶势力,被剥夺了做艺人的机会,靠妻子卖香烟度日,生活窘迫;他常常有些出人意料的话,如:“沟不臭、水又清,国泰民安享太平”,使人们将其看成是一个疯子;当面临冯狗子毒打时,程疯子说:“打人不对!老老实实挨打也不对!可我只能老老实实挨打”;当看到小妞子对金鱼十分喜爱,而四嫂又没钱为其买金鱼时,程疯子用自己的长衫给小妞子换了几条金鱼还有鱼缸。这些足以分析出,程疯子是一个正直、善良、宽厚、坦诚的人,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没有孩子,他对孩子的渴望和喜爱,以及程疯子在旧社会的无奈和辛酸的生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