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学中,一神论(Monotheism),意指认为只存在一个囊括一切的神,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为“相信一位神的存在,或是相信神的唯一性”。
从宗教源流和的“创造论”基本教义观之,埃及法老阿肯那顿所创宗教可能是最早的一神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包含佛教源生的婆罗门在内)皆直接或间接承认最初的“一神”即为“创造万有的神”。
目前存在的一神教主要是亚伯拉罕诸教,又称闪米特诸教,主要的包括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的锡克教一神教。与一神教相对的是多神教与泛神论,它们分别相信世界上有不只一个的神或者世界上一切皆是神。
婆罗门教发展出印度教和佛教后,泛神论成为主流倾向,佛教渐渐脱离,部分主流支派甚至公开否认神的创造或存在,倾向为多神论者(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基本共识)。
一神论(monotheism)只信奉一个神的理论。主要用于指较高级的一神教,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均认为自己所崇拜的神是宇宙的唯一创造者和万物之源。有时,这一术语也被用来指一个部落或国家中特定的一神崇拜,例如早期希伯来人对耶和华的崇拜。这种崇拜将至上的权力归之于至高神,但并不排斥其余神的存在。——摘自《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一神信仰,希伯来语:“יהוה”),它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传统观点认为,从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则不承认该说法,穆斯林相信伊斯兰教的一神信仰内容才是最纯正的,而不是继承或抄袭犹太教和基督教。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目前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份,所谓七十士译本。再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俗称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耶稣基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但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近年,已承认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了他们承受苦难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