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后,随即率陆皓东、郑士良等赴广州策划武装起义[1] [7] 。为躲避清廷监视,决定以学术团体名义建立秘密机关,最终选定双门底王家祠云冈别墅作为基地,并拟定"农学会"为公开称号[5] [6] 。
农学会通过发布《农学会章程》宣称研究农业改良,实际承担三项核心任务:
发展会员:吸纳程璧光等数百人加入,会员涵盖防营士兵、水师官兵及会党成员[2][9]
物资筹备:在东门外咸虾栏张公馆设立分机关,专门制造炸药与储运武器[6][7]
舆论掩护:争取潘宝璜、刘学询等数十名官绅公开支持,有效延缓清廷调查[2][5]。
1895年10月起义前夕,农学会完成以下关键部署:
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标识[5]
联络省内会党、绿林组建武装力量[4][6]
制定分兵突袭总督衙门的作战方案[5][8]。因香港方面未按时输送人员及军械,加之起义计划被清廷截获,10月27日清军突袭农学会,缴获革命党名册与武器[3][7]。陆皓东为保护同志销毁文件时被捕,后被处决[4][5]。
农学会作为兴中会首个实体化革命机关,开创了以合法组织掩护武装斗争的先例[8] [9] 。其失败促使孙中山总结教训,将革命重心转向海外宣传与组织建设[3] [5] 。陆皓东因在此事件中牺牲,被孙中山追认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