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是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疾病,可能早在童年时就开始了。动脉硬化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此病是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
血脂异常:是动脉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现已明确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脂蛋白(a) [LP(a)]能导致粥样硬化。
高血压:是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中粥样硬化发生较早并更为严重。
遗传因素:动脉硬化有家族聚集倾向。
体力活动减少:通过对不同职业发病率的回顾性研究表明,与积极活动的职业相比,久坐人员的相对危险增加;从事中等度体育活动者,死亡率比活动少的人降低。
吸烟:吸烟和被动吸烟均是致病的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肥胖;血同型半胱氨酸增加、血尿酸升高等。另有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也会增加动脉硬化发生危险。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大、中动脉,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狭窄,累及不同器官时可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如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腹痛、顽固性高血压、下肢坏疽等。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前,机体无明显症状。随着血管斑块的形成,不同的病变部位也会出现不同的缺血症状。
主动脉粥样硬化: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开口处。由于主动脉管腔大,虽有严重粥样硬化,并不引起明显症状。病变严重者,受血压作用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缺血可表现为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头晕、眩晕、晕厥等症状。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以下肢动脉狭窄常见,可出现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小腿麻木、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再走时又出现,严重时可持续性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进食后腹痛,腹痛多发生在进食后10分钟左右,逐渐加重,约1小时后缓解,可伴有恶心、嗳气、腹胀、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