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有近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原水不足,其中有近29个国家4.5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环境。每年约5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水资源严重不足和人口发展的矛盾,将使人类对水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温室效应以及全球水资源中河流的地理配置和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使水资源分布向两极化过渡。全球经济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所造成的污染以及对现有水资源生态环境良形循环的破坏,将使越来越多的人口面临水危机。[1]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000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100多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地区的水涝与水旱相继发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而目前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是一种依赖关系。特别是我国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仅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民,水资源的利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总体水平落后的原因,我国目前在水资源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
(l)农业用水利用率低,虽然农业用水目前每年水资源使用率占全国用水总量70%左右,仍有近300亿m3的农业用水缺口。技术落后和对水资源的浪费,造成全国平均农业用水的水渠利用数仅为0.4~0.6。宝贵的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白白的损失。
(2)城市化过程中对水环境保护力度不足,造成水资源相对丰裕地区的因水质缺水而产生的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与当地水资源短缺的水源性缺水矛盾突出。
(3)工业化进程过程中工艺设备落后导致产品的单位耗水量增大;而工业水循环使用率偏低又造成对水资源的浪费。
(4)公共卫生和住宅用水因耗水设备落后和水价偏低,人均耗水指标激增与对水资源的浪费。
对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失衡已成为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瓶颈。因此用可持续发展理论,认真研究对水资源的利用,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意义。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科学的发展观。其理论主张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造成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社会进步、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保护环境。水资源作为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对水资源利用的实践是一项最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