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施特劳斯在4岁时就开始学习弹钢琴,6岁时曾写过一支波尔卡舞曲,8岁时开始学小提琴。当他进中学时,上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课,即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十六岁时,理查德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又写了一个节日序曲,使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很惊奇。当一个指挥演出理查德的第一交响曲,使他在音乐界扬名时,他才18岁。 理查德·施特劳斯
起初,理查德只关心较老的古典音乐形式,只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作为自己的模范。后来他同一个仿效浪漫派音乐的音乐家交上了朋友,通过他,理查德开始懂得和热爱李斯特,他运用音乐家们从来也没敢使用的方法,利用一些音乐主题和一个巨大的管弦乐团的所有乐器写了一些浪漫派音乐和音诗。
除了作为一个作曲家之外,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一个大指挥家。从22岁起,到26岁止,他领导了慕尼黑宫廷剧院的管弦乐队,然后,他又被委任为魏玛的指挥。在这个被巴赫、歌德、李斯特的灵魂所萦绕着的古老市镇里,理查德创作了他那些伟大的交响诗。他像李斯特曾做过的那样,在音乐中表达了各种思想和诗。在此之后,理查德更进一步,甚至将此于用交响诗——把故事变成音乐。 共2张 理查德·施特劳斯两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就可看出,除了他在年轻时写作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等无标题音乐之外,大部都是作为标题音乐的交响诗和歌剧作品及其它声乐曲。
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他的交响诗从内容上看分为哲理性交响诗和叙事性交响诗两类,前者以《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aerung)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最为有名,后者以《唐·璜》(Don Juan)和《唐吉诃德》(Don Quixote)最为有名。
1900年后他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歌剧上。前两部歌剧《贡特拉姆》(Guntram)和《火荒》(Feuersnot)有明显的瓦格纳的影子,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部歌剧《莎乐美》(Salome)因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而引起争议,但仍取得巨大的成功,当时的德国皇帝在接见施特劳斯时对他说:创作这样的歌剧对他没有好处,施特劳斯回答:至少他用创作这部歌剧的收入买了一栋乡间别墅。
第四部歌剧《埃莱克特拉》(Elektra)则在音乐上骇人听闻,而再次引起争议。
第五部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音乐优美动人,但是在音乐品论界引起不小的争论,有评论家称施特劳斯摆脱了恶作剧的作风,回归到正常的音乐中;又有品论家指责施特劳斯才智耗尽,只能靠优美旋律来吸引听众,全然丧失了以前的创新精神。随后的歌剧创作,施特劳斯继续《玫瑰骑士》的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