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肿大也常伴有骨髓细胞增生,肿大的脾脏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破坏也是周围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或其他血细胞异常的主要原因,且导致骨髓细胞增生。
脾脏显像[1]
脾脏显像适用于:
1.脾移植后观察脾移植组织小块的存活。
2.脾破裂和脾梗死的诊断。
3.发现先天性脾发育异常,如无脾、多脾和副脾。
4.充血性脾肿大评价。
5.增生性脾肿大评价。
6.探测脾内肿瘤、囊肿和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
无明确禁忌证。
1.向患者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2.患者准备 无需特殊准备。
1.放射性药物
(1)胶体颗粒:198Au胶体、99mTc-植酸钠和硫化锝胶体。
①198Au胶体的颗粒较小,为20~35nm,大部分为肝摄取,脾内放射性仅占注射量的2%~3%,因此,正常时肝显影而脾常不显影。只有脾功能亢进,脾内吞噬功能活跃时才有足量的放射性胶体进入脾脏使脾显影。因此,不宜作为好的脾显像剂。
②99mTc-植酸钠静脉注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钙离子螯合成99mTc-植酸钙胶体,其颗粒大小与198Au相似为20~40nm,正常时约90%被肝脏摄取,仅2%~3%进入脾脏,故肝显影时,脾常不显影,也不是理想的脾显像剂。
③99mTc-硫胶体的颗粒较大,为300~1000nm,进入脾脏较多,为8%~10%,因此也可作为脾显像剂,但尚不够理想。
④注射剂量为185~370MBq(5~10mCi)。
(2)放射性标记变性红细胞:红细胞变性有化学变性和热变性2种,其中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最常用:
3ml生理盐水溶解亚锡酸焦磷酸钠药合(含氯化亚锡1mg,焦磷酸纳10mg)后立即自静脉注入体内,15min后自肘静脉抽取5~6ml血置于10ml无菌有盖的刻度离心管中,离心管内含2mlACD保养液,均匀抗凝后加入185~370MBq(5~10mCi)99mTcO4-,再次充分混匀。将离心管置于49.5℃±0.5℃水育箱中加热30min进行红细胞变性处理,取出后离心移去上清血浆,将管底的红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ml后自静脉注入患者体内。
2.显像方法 患者静脉注入标记的变性红细胞后30~60min进行静态平面多体位显像。矩阵256×256,采集计数1000k。
1.在增生性脾肿大时,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场所,溶血性贫血与脾肿大有关。由于脾内胶体的清除与红细胞加速破坏之间存在着竞争性,脾脏99mTc胶体的摄取在溶血加快时会明显低于缓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