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许靖华出生于南京。 许靖华
1944年,国立中央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地质系。
1948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并获学士学位;同年赴美留学。
1950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
1953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
1954年,进入美国壳牌石油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1963年—1967年,在纽约州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任教。
1964年,任加州大学教授。
1967年,移居瑞士,任教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历任副教授、教授。
1975年,任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地球科学部主任。[7] 许靖华
198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8年,当选为地中海科学院院士。
1990年,当选为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4年10月,受聘为南京大学高级讲座教授。
2007年9月,任河南大学环境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任河南大学环境地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2][3][4]
科研综述
20世纪50-60年代,许靖华以地幔密度变化和地壳均衡作用解释盆地和地槽的成因,并通过混杂岩的研究,推动了对汇聚板块边界地质作用的认识。在沉积学领域,对浊流沉积、白云岩化、潮滩、湖泊沉积和沉积盆地的演化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成果。70年代以来主持了深海钻探一些航次的工作,发现和证实了“地中海盐度危机”,根据对白垩纪末生物绝灭事件的研究提出“新灾变论”,根据阿尔卑斯山脉沉积学的研究提出中生代特提斯古海洋的历史等,成为古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10] 共3张 许靖华
学术论著
截至2020年7月,许靖华已经发表论文450篇,出版著作20多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