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视力衰退有多种原因,其预防的措施也不尽相同。通常人们所说的视力衰退大致分如下几个原因:
(1)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良习惯引起的非职业性视力衰退(大部分青、少年近视属于这种情况)
(2)由于年龄上升,眼睛生理机能自然衰退;
(3)遗传原因,家族中(特别是长辈)有跟近视有关的基因;
(4)由于职业引起,如在各种强光环境中工作。
人们对于视力的保护应根据造成视力衰退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 。
1. 环境光线亮度
对于日常生活中因学习、工作引起的非职业性视力衰退,最有效的办法是注意用眼卫生。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视力下降和光线不佳(太暗、太亮、眩光、反光等)有关,特别是在用眼强度很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环境光线亮度不合适。很多时候光线太暗,也有些时候是光线太亮。虽然,国际上和中国对于不同室内场合的光线亮度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2][3] (如在书房读写时的照度>300Lux),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对于保护视力的帮助不是那么直接,因为一般人没有那么多关于环境光线照度(亮度)和人眼视觉的知识。
通常,光线不合适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所处环境内的光线本身不合适(如过亮、过暗、眩光等);二是由于身体姿态(如坐姿或头姿)不正确挡住光线,让本来合适的光线照到目标区域时变暗了;三是光线会快速变化(如早晚的阳光,多云天气、或阴/雨变化时的自然光)。另外,不同应用场景对照度的要求不尽然相同,而且,即使亮度相同,人眼对不同光源(如自然光和电灯光)的感觉也很不一样。因此,普通民众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确不容易判断光线是否合适。 若要视力好,光线很重要
一些网店出现的护眼光度笔,考虑了人眼对光线感觉的复杂性,将测量所得光线照度数据,根据国家标准[3] ,转换为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的指示和报警信息(如太暗、偏暗、合适、偏亮、太亮等),让普通民众在学习、工作中可以很方便地改善照明情况,从而保护视力。
2.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除病理因素外,大部分学生的视力下降是眼睛调解机能的减退。在不佳的环境光线下、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发生近视、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应尽量避免。另外,近距离用眼时,身体要处于静止状态,而且眼睛离书本/电脑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小于30厘米)。
3.户外运动/活动
多一些户外的运动/活动,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眼睛会有更多的远眺时间,还可以帮助放松眼部肌肉/神经,其对视力保护作用不言自明。
由于年龄上升,眼睛生理机能会自然衰退,这很正常。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合理摄入营养(不偏食),多些锻炼,少看电视/电脑,会有助于减缓视力衰退。
遗传引起的视力衰退通常可以在家族中(主要是长辈们)找到线索。如果发现有遗传原因而导致的视力衰退,最好去专科医院做综合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