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恢复了反动县政府,强化统治机构,扩充警察队伍,扩大国民自卫团,在各重要集镇设立反革命据点,派兵驻防;纠集地痞流氓,组建国民党右派县党部;加紧通缉、逮捕进步人士,从而加剧了对无为人民的白色恐怖。
但是,无为人民并没有被反动派的血腥镇压所吓倒,他们在中共的领导下,在广大农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
自1927年在白茆和宋庙等地最早组建了3个农民协会,中共在农村中依靠广大贫苦农民,通过农协这一组织形式,加强对贫苦农民的阶级斗争教育,开展了增加长工工钱、改善劳动条件、禁止虐待雇农等形式的经济斗争。
同年初夏,正值青黄不接的春荒之际,中共又以农协为单位,发动群众,向地主、士绅开展了借粮斗争,把许多贫苦农民从饥饿线上解救出来。
为了更好地领导无为地区的革命斗争,1928年冬,正式成立了中共无为县委。县委分析和研究了农民运动形势,认为农协组织已将农民普遍发动起来,党在这个时期,应抓紧一切有利的时机,组织农民开展带有政治性的经济斗争。
1929年8月,无为部分地区洪水成灾,由于奸商的囤积居奇、套购贩运,致使粮价飞涨,饥饿严重地威胁着无为城乡人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无为县委又领导人民开展了禁粮外运斗争,迫使粮商低头认罪,斗争终获全胜。为了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高潮,县委又领导城乡人民,成功地开展了一次政治性的经济斗争——反烧当斗争。
县委通过上述一系列斗争,扩大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使广大贫苦农民进一步懂得:要翻身求解放,只有跟随着中国共产党,拿起武器闹革命。它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六洲暴动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正在这时,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0年6月召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左倾冒险主义一时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根据这一决议,制定了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城市的冒险计划,要求“打下长沙,夺取南昌,会师武汉,饮马长江”。有名的六洲暴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和斗争形势下发生的。[1]
六洲,位于无为东乡的白马区(今白茆镇),东临长江,西濒圩河,物产丰富,一马平川,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既可严防一江之隔的芜湖之敌过江骚扰,又能切断国民党反动派的水上运输线。 图1“六洲暴动”旧址
无为的中共组织建立后,就以白茆为中心开展了农民革命活动。随着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党员人数增多,农民协会壮大,进而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群众基础;同时,以前开展的革命斗争提高了贫苦农民的阶级斗争觉悟,积累了一定的斗争经验;当地农民全系垦荒移民,姓氏杂,居住年代浅,封建族系纽带较弱。正因为六洲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易于中共领导、发动并组织暴动,故一场以农民为主体的武装暴动就首先在六洲孕育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