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
兴安盟境内陆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物,证明大约在距今三千年至一万年间,兴安盟就有人类活动。[2]
春秋战国、秦
为东胡人的游牧之地。 共2张 兴安盟风光
汉、魏、晋
为鲜卑属地。
南北朝
为室韦地。
盟境分别隶属于室韦、松漠、饶乐三个都督府。
为上京道泰州辖地。
为临潢府泰州辖地。
盟境归辽阳行省州所辖,为帖木哥斡赤斤的封地。
为泰宁卫辖地。
居住在兴安盟一带的是科尔沁蒙古。清廷对蒙古地区的管理,沿袭了满洲八旗制度,拆散蒙古部落,编成盟旗,使其互相制约,无法联合。[2]
中华民国
民国时延续了清代的蒙古封建王公制度,盟旗的设置和区域均未改变。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6月,兴安盟在“伪满洲国”统治下设立兴安省,省府驻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后,王爷庙的日伪分子处于极度混乱状态。同年8月11日,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400多名青年军官学生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16日,内蒙古东部葡些民族上层人士,在兴安盟的葛根庙召开了东蒙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东蒙自治政府,并建立了东蒙自治军。兴安盟也同时成立,上属东蒙自治政府,下辖五旗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