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县原北京市属县,1952年撤销县的建置,今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都曾为原宛平县辖。 商末西周,地隶属蓟国,蓟都于蓟城。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并蓟国,都于蓟城。秦于蓟城设置蓟县。
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县设置幽都县。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之名,取《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县城在原北京市宣武区西部。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宛平县与大兴县同为中都大兴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元初,废弃中都旧城,在其东北郊建大都城,为首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废除大兴府,置大都路,宛平、大兴仍为其的管辖县。
明初隶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至清代,宛平、大兴为北京顺天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城中轴线以西至西郊部分,宛平公署所在地明属积庆坊。清属正黄旗,即今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中国妇联干部学院处。
1914年,隶属京兆地方。1928年,废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第二年,县属由市内迁至卢沟桥拱极城,即宛平县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治迁往长辛店。
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于大台村。1952年,划归北京市,撤销县的建置,其原辖地区先后分别划入丰台区、京西矿区(门头沟区)、房山县(区)、大兴县(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位于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明占领元大都后,于此地区设北平府,附郭两县县治均设于府城内,宛平县辖西部地带,衙署于洪武三年(1370)始建。万历十八年(1590)重修。原署南向,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古墨斋等房屋。现已无存,其侧之胡同存官房地名。②位于卢沟桥东侧宛平城内。民国17年(1928)迁移到卢沟桥拱极城内,自此拱极城即为宛平县治驻地。七七事变时,宛平县县长王冷斋与侵华日军代表曾在此进行谈判。宛平县署大部分房屋被日军炸毁,仅存正房3间。1986年,在旧址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宛平县署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