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属吴国。战国,吴亡属越国,后越亡属楚,楚亡属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东阳县,属东海郡。

西汉,东阳先后隶属东阳郡、临淮郡。高祖六年(前201年),东阳县以东地方设射阳侯国。惠帝三年(前192年),射阳侯国除,改为射阳县。后于东阳县、射阳县之间设平安县,王莽新朝(9一23年),改射阳县为监淮亭,改平安县为杜乡县,东阳县如故。东汉初期,恢复射阳县、平安县原名。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均属广陵郡。东汉后期,因兵爽及自然灾害,东阳县、射阳县、平安县俱废。

三国,宝应地域先属魏,后属吴。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东阳县、射阳县。东阳县隶属临淮郡,射阳县隶属广陵郡。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原东阳县、射阳县境地划入山阳县,隶属山阳郡。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原东阳县、射阳县之地设太清县、永阳县、安宜县、丰国县,隶属阳平郡。安宜县因县治临安宜溪而得县名。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析安宜县西北境置石鳖县。安宜县、石鳖县分别隶属东莞郡、阳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石鳖县,并入安宜县。先后隶属吴州、江都郡。

唐上元三年(762年),境内获八宝上献朝廷,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安宜县更名宝应县。

唐、五代十国、北宋,隶属楚州。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升宝应县为宝应州,领宝应县、盐城县、山阳县、淮阴县。宋末,升宝应州为宝应军。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宝应军为安宜府,宝应县隶安宜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安宜府,改隶高邮府。

明朝,隶高邮州。

清朝乾隆年间,改属扬州府。

民国期间,先后属江苏省淮扬道、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江苏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于宝应湖西、临(泽)北地区、运河以东设宝应县民主政府,先后隶属苏中第一行政区、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1949年,仍设宝应县,隶属苏北扬州行政区

1950年,宝应隶属江苏省扬州专区(扬州地区)。

1960年初,析宝应湖以西置金湖县。

相关查询: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695秒 内存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