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组指实验对象中通过随机抽样确定的子集,其成员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或保持常规条件[2] [6] 。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变化,可有效排除历史因素、个体差异等无关变量干扰,精确评估实验变量效果[1] [4] 。以2022年植物水分实验为例,对照组定期浇水与实验组形成有效对比,证实水分对植物生存的显著影响[5] 。
随机化原则:实验单位必须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8]
匹配原则:两组在实验前需保持基线条件一致[6]
重复原则:通过多次实验排除偶然误差[1][5]
单一变量原则:仅允许实验变量产生差异[3]
空白对照:不接受任何处理的原始状态组[7]
自身对照:同一实验对象前后状态对比[7](注:参考资料[7]中明确提到‘自身对照’是对照组的一种类型,但未提及‘同一实验对象前后状态对比’的具体描述,因此需标注说明)
条件对照:施加不同条件处理的对照组[7]
相互对照:多个实验组间相互比较[7]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不相等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时,对照组可有效控制成熟度、统计回归等因素[4] 。统计学实验要求对照组与实验组遵循随机原则和匹配原则,避免人为意愿影响实验结果[6] 。截至2025年的研究显示,现代实验中超过87%的研究设计包含对照组设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