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五粮液”酒种的创造者,“尹长发升”将自家的16口古窖租给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筚路蓝缕时的助力者;五粮液告诉尹家,这16口古窖归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16口比金窖还珍贵的明代酒窖正成为纷争之地:宜宾酿酒世家传人尹孝功和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都声称他们是古窖的所有人。
尹孝功,是尹氏第19代世孙。作为16口古窖继承人之一的尹,正面临和“祖业”作别的危机。尹家在宜宾酿了近600年的酒后,将要与酿酒业切断最后一缕联系。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这里就是五粮液及其前身国营24酒厂501车间的所在地。
五粮液一直以租赁的形式使用着这座酒坊以及16口古窖。从1952年到2007年,五粮液与尹家的8份租约,见证着五粮液的腾飞路径。然而,在2009年最后一次租赁期满后,尹孝功等到的不是一纸新约,而是五粮液一份《关于不再签订鼓楼街32号酿酒窖池租赁协议的通知》。
通知中,五粮液称“该窖池产权归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理由是“已经于1995年和1996年分别购买了酒窖上方的厂房和尹家自留房”。
鼓楼街明代酿酒窖池是尹氏家人代代相传的祖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宜宾的经济、文化和近现代革命作出贡献。 尹氏祖籍江苏扬州。明初其先祖尹公通判由云南姚安奉调叙州任叙州府别驾,人称尹通判。尹通判墓址在宜宾城西磨镰溪“尹氏佳城”(见清嘉庆版宜宾县志第333页,267页)。
尹伸字子求(尹通判之曾孙)。明万历进士,官居河南布政、太常寺卿等职。明史有传(明史忠义七卷二百七列传第一百八十三)。尹伸是清廉爱民、刚直不阿的好官。清嘉庆版宜宾县志上载有尹伸传记三篇,诗文数十篇。尹伸墓及墓碑尚存。地址在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尹坝。当地百姓称尹伸为尹天官,其墓为尹天官墓。尹氏宜宾第十四代孙尹仑还把长发升的酒业发展到自贡,并在自贡开凿盐井经营盐业制造。
尹氏宜宾第十七代孙尹绍洲是老同盟会员,共和党宜宾支部长,国民党宜宾县党部执行委员、秘书长,中共宜宾特支书记,中共涪陵区委书记,还是宜宾县商会常务董事(从1915年起)、宜宾酒业同业公会主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尹绍洲积极组织宜宾民众反日救国,召开宜宾民众反日救国大会之日,天降大雨,会后尹绍洲冒大雨执大旗作前导,率领宜宾民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日救国示威游行。因长时间奋力在雨中博击,全身湿透,身体冻僵,卧床不起,抢救无效,以身殉国(见中共宜宾市党史、中共翠屏区党史、宜宾县商会会史)。
尹氏宜宾第十八代孙尹伯明(民),字敦哲。1925年在“五卅”运动中被逮捕关押于上海老闸捕房,是“五卅”运动中被捕的四十九名爱国学生之一。曾担任上海市总工会宣传科副主任(主持工作)、,与刘少奇、刘华等一起从事工人运动。受中央委派回宜宾后,担任共青团宜宾特支首任书记、中共宜宾县委委员,宜宾城区支部书记。在商界,他是四川省商联会理事、全国商联会代表(四川共十一名,他是宜宾的一名代表)、宜宾县商会常委、宜宾酒业同业公会主席。1928年尹伯明为中共川南特委举行“宜南暴动”提供大洋捌仟元,交中共南溪县委书记郑则龙,支持党在川南的第一次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宜宾抗战剧团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共党办民智印刷社董事长、中共党办正康字号总经理。在“民智”、“正康”被反动派捣毁后,尹伯明以自己的长发升酒业的资金承担党办“民智”、“正康”的经济责任,逐一向爱国股东进行赔偿(见中共宜宾市党史、翠屏区党史及尹伯明遗留下的数十份这两个组织的股票、存根、单据)。受党的指派尹伯明还与内迁宜宾的中央研究院、同济大学、国立剧专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广泛交友,并把长发升的大曲酒运往江安、南溪出售以后,将所得本、利全部用于专家、教授们的生活补贴。尹伯明为宜宾的和平解放,与郭汝瑰、肖烈等多次联络策划起义,尹伯明是前往迎接解放军进城的五名代表之一,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欢迎词也是他起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