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广安地域属巴国。
秦朝时期,属巴郡宕渠县。
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从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县,治所在始安城,属北宕渠郡。太清元年(547年),境域为梁武陵王萧纪占有。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并入西魏,属流江郡。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属北宕渠郡。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宕渠郡改为流江郡,县属流江郡。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治所始安城即古賨城(在广安县城北6千米),改名为賨城县,属渠州流江郡。大业元年(605年),治所迁肖溪王家坪(肖溪镇王坪村)。大业三年(607年),渠州改名宕渠郡,县随之改属。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出部分地域另置丰乐县(治所在恒升镇茶坪古城寨)后,复名始安,属山南西道渠州。武德八年(625年),废丰乐县,其地复入。天宝元年(742年),改始安县为渠江县。
五代至北宋初期(907年—965年),先后为前蜀、后唐、后蜀占有,建制沿唐。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渠江县方为宋所据。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从四川转运使刘仁燧之所请”“以合、果、渠三州相去路远,山川险僻,多聚寇攘”(《太平寰宇记》卷138),于渠江县境秀屏山(亦称翠屏山、银顶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为广安军(隶夔州路),广安一名,遂由此始。渠江县作为广安军的附廓县,治所由王家坪迁浓洄街道东北(今文体广场附近)。
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增领和溪县(治所在今岳池铺芽乡)。淳祐三年(1243年),蒙古兵入川,军治所迁大良城。宝祐六年(1258年)至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大良城两度被蒙古兵占领又两度为宋军收复。咸淳二年收复之后,改广安军为宁西军,领县如旧。德祐元年(1275年),治所迁回浓洄镇。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宁西军及其辖地为元所据。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宁西军为广安路,县改隶顺庆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顺庆府升为顺庆路,置广安府,领渠江、岳池2县。至正二十年(1360年),广安府辖地为明玉珍所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