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3月19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张作霖生于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
1887年(光绪十三年),跟随私塾先生杨景镇学习三个月。
1888年(光绪十四年),其父张有财被赌徒打死,张作霖与二哥前去报仇,枪走火误伤人命,二哥被捕,他逃走,随母亲王氏、妹妹去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附近(今属北镇县)外祖父家就食。
1889年(光绪十五年),为了生计,张作霖先后卖过烧饼,学过木匠,当过货郎,还当过兽医。[2]
1890年(光绪十六年),流落到营口县大高坎镇。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张作霖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骑兵哨长。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清军移防,张作霖离队回乡当兽医;同年,与赵家庙村地主赵占元次女赵春桂结婚。[2] 共4张 张作霖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张作霖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盛京将军增祺逃走,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张作霖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占据北镇县中安堡。张作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此后,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3]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土匪金寿山在腊月三十夜班勾结俄兵,偷袭中安堡,张作霖先逃到姜家屯,后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在逃亡途中,妻子赵春桂在马车上生下了张学良。[2]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张作霖于新民府受招抚,先任巡警前路游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
1904年(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秉持着“谁给我好处,我就帮助谁”的原则,先为俄军效力后为日军效力。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因其带兵名声甚佳,被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任命为五营统带(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