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注射座直径约1~2cm,基底有金属片以防止穿刺过深或穿破,壶内有特制的单向或双向活瓣,液体注入后能自行关闭,不致从针孔外溢。
扩张器
②连接导管直径约3mm,长约5~15cm不等。
③扩张囊是扩张器的主体,按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肾形、半月形、弧形、长方形、圆柱形等,其大小可有从3ml到2000ml的多种不同规格。
共2张 扩张器形状
共2张 扩张器形状
共2张 扩张器形状
扩张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怎么进行的?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一般分为两期手术进行。
第一期手术是埋置扩张器于拟扩张部位的皮下或肌肉下。术前要根据拟修复的部位、形态及病变范围和可供扩张的正常皮肤的大小形态等情况来选择扩张器的大小及形状,并仔细检查其质量,确认无破损后进行清洗及消毒。一次手术可埋置一个或多个扩张第二次手术是利用新增皮肤组织进行所需的修复术。
第二期手术是利用新增皮肤组织对皮肤缺损的部位进行皮瓣转移术修复。
除较小面积的缺损可采用术中即时注水扩张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向扩张囊内注水是在第一期手术切口完全愈合后进行的。扩张液多为生理盐水,也可配制特殊的扩张液(生理盐水中加入一些药物)。注水方式有快速、慢速、亚速三种扩张方式。我们主张还是慢速扩张效果好,优点是扩张效果确切,皮肤回缩少。
①扩张器表面皮肤细胞增殖所致的生物性生长,该部分在取出扩张器后仍可保留;
②扩张器表面皮肤的弹性扩张,该部分在取出扩张器后将发生部分的弹性回缩;
③扩张器周围的皮肤向扩张器方向的移动,类似于皮下广泛剥离产生的效果。
不同来源的皮肤软组织在扩张产生的组织总量中所占比例与扩张的速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注射液体越快,生物性生长所占比例越小。取出扩张器后扩张产生的组织回缩比例除与扩张的速度、个体皮肤弹性差异有关外,还与扩张的部位有关,回缩率从高到低的部位依次为:颈部、面部、躯干和四肢、头皮。完成注液的时间与扩张的部位、扩张器的大小及需要修复的面积有关,多数情况下需要1至3个月。
注射座可内置或外置。
注射座内置时每次注液需穿刺皮肤,扩张后期有时不易找到注射座或注射座渗漏时不便处理;壶外置时可避免注液时穿刺皮肤,但可引起感染,需在扩张期间加强护理。扩张囊有很好的扩张性,多可超过其容积进行超量扩张。扩张量足够后,可维持扩张1至2周,使皮肤软组织得到充分扩张,以减少皮肤回缩。整过扩张过程完成后,即可进行第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扩张皮瓣,在保留足够的组织覆盖供区的同时用扩张产生的组织修复缺损区域。如果一次扩张不足以修复全部病变区,可在二期手术在扩张皮瓣下再次埋置扩张器,进行“接力”扩张;也可于伤口愈合后半年再次于扩张皮瓣下埋置扩张器接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