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后期,斯威士兰人由中部非洲和东非逐渐向南迁移。 浩浩荡荡的选妃队伍
16世纪定居于此地并建立起王国。
1907年后成为英国“保护地”。
1968年9月6日宣布独立,定名斯威士兰王国,索布扎任国王。
1982年8月索布扎二世逝世,由大王后泽莉维摄政。
1983年,“王室委员会”立马科塞蒂韦王子为王储,由王储之母恩通比王后摄政。
1986年4月25日,马科塞蒂韦王储登基,称姆斯瓦蒂三世。斯威士兰是南部非洲唯一迄今仍禁止政党活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仍实行绝对君权制的国家之一。
1993年10月举行全国大选。由于这次大选是依照1992年实施的“廷克汉德拉”传统选举法(也称部落居住区选举法)进行的,因此遭到“多党制”提倡者的强烈反对,抗议活动一度此起彼伏。
1996年以来,斯威士兰工会联合会(SFTU)发起数次大规模全国罢工,提出解除党禁,实现民主化进程等政治要求。斯国王为缓和局势,成立修宪委员会。但此后,原定于1999年底完成的修宪工作一直推延。[1]
2002年10月,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国王提交了新宪法草案,仍未包括有关解除党禁、实行君主立宪制等内容。2018年4月19日,姆斯瓦蒂三世在建国纪念演说(同时也是他50岁生日庆典)中向世界宣布,他要将他的国家斯威士兰王国Swaziland名字改成Eswatini(台湾称“史瓦帝尼”)。
斯威士兰系非洲东南部内陆小国,北、西、南三面为南非所环抱,东与莫桑比克为邻。国土总面积17363平方公里。 斯威士兰所处位置
斯威士兰地处南非高原东南边缘德拉肯斯山脉的东坡。从东到西由海拔100米递升为1800米,形成面积大致相等的低、中、高三级梯状地带。
斯威士兰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西部为16℃,东部为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