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伯簋为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且向下倾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下垂珥,浅圈足下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8个以细雷纹作地纹的凸目夔龙纹两组,每组的4个夔龙纹各以一浮雕兽首为中心,分列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夔龙前后相从,皆朝向兽首;腹部饰两组以细雷纹衬底的凸目兽面纹,且在每组纹饰的左右两侧配以两个相对称的夔龙纹。耳的上端饰龙首,下部两侧饰阴线C型卷云纹,整耳作龙口吐长舌向下内弯曲状。圈足上饰侧视的三角形凸目蝉纹一周,喇叭形支座素面。柞伯簋底有铭文。[2] 柞伯簋和现代奖杯对比
释读一
惟八月晨①在庚申,王大射在周②。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友!又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诞赐柷柬(从申)。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3]释读二
惟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决,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遂锡柷虎③。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4]
释读三
唯八月辰在庚申,王大射在周。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师囗父率小臣。王迟赤金十钣。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叉,获则取。”柞伯十称弓,无废矢。王则畀柞伯赤金十钣,止(从彳)锡兄(从禾)见。柞伯用作周公宝尊彝。[5]
在八月庚申这一天,周王在都城宗周举行大射典礼。王名南宫率领朝中各位卿大夫士,命师囗父率领小臣仆人。王悬赏十块饼金,对柞伯说:“小臣已经准备好扳指,你如能射中,就取走饼金。”柞伯十次举弓,没有一箭脱靶,王于是把十块饼给了柞伯,另外又赏赐一套乐器柷敔。柞伯因此铸器祭祀其父周公,以为纪念。[6]
①晨:原文为“辰”。辰即晨,指晨时。较为隆重的祭祀、封赏、射礼等礼仪活动,大多数在晨时开始。
②王大射在周:“王”指周王,当为周康王为宜。“周”即镐京。[7]
③柷虎:乐器。《吕氏春秋·仲夏纪》:“饬钟磬柷敔,”高诱注:“柷如漆桶,中有木椎,左右击以节乐;吾,木虎,脊上有鉏铻,以杖擽之以止乐。”“柷虎”就是柷敔。大射必奏乐。因此,王在赐柞伯赤金十钣之外,又以现场的乐器赏赐给他。[8] 柞伯簋拓片
柞伯簋的制作年代在西周康王时期。
柞伯簋的形制与康王时期的臣谏簋、昭王时期的过伯簋、辨簋的较为接近。所饰兽面纹被称为饕餮纹,是商末周初铜器上的常见纹饰。铭文字体属西周早期金文习见的“波磔体”,尤其近似于大盂鼎铭,其铭文中“辰在庚申”的记日记时方式同于康王时期的大盂鼎、宜侯夨簋及昭王时期的令方彝等铭文,作为人称的南宫见于成康时期的保侃母簋,还有康王时期的中方鼎、中觯等铭文。这些器物的时代均比较接近,皆在成康时期,所以出现在不同器铭上的南宫与《尚书·顾命》中康王即位时的南宫毛当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