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武汉逐渐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在此背景下,《民族革命》作为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应运而生,于1938年正式创刊发行。刊物以半月刊形式定期出版,旨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 。
该刊由民族革命半月刊社负责编辑工作,民族革命室承担出版发行职责。作为抗战初期武汉地区社科刊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辑团队通过刊物传播抗战救亡思想,凝聚民族精神力量[1] 。
《民族革命》作为社会科学类刊物,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分析抗战局势演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1]
探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1]
报道各地抗日救亡运动的动态消息[1]
刊物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时事性,既刊登学者对抗战局势的学理分析,也收录前线军民英勇事迹的通讯报道。这种编排方式形成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内容特色,为研究抗战初期思想动态提供了多维视角[1] 。
作为抗战初期武汉地区持续发行的社科刊物,《民族革命》发行周期覆盖了1938年1月至10月武汉会战前夕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蜜月期,刊物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团结御侮的共同呼声[1] 。
该刊通过持续报道各地军民的抗日斗争,有效增强了民众的抗战信心。其刊载的多篇社论文章被当时其他进步报刊转载,属于抗战初期武汉地区社科刊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刊物停止发行,但其历史文献价值仍被后代研究者所重视[1] 。
根据武汉抗战史料记载,《民族革命》明确被列入1938年武汉地区创刊的社科刊物目录。现存史料中,该刊物的实物样本虽已散佚,但在武汉市档案馆保存的出版物登记册中,仍可查证其确切的出版信息[1] 。
当代学者通过比对同期出版物广告、发行渠道记录等旁证材料,进一步确认了《民族革命》在1938年的出版发行轨迹。这些考证工作为研究抗战初期武汉文化战线斗争提供了重要实证依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