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iOS版微信6.5.8版本在"微信实验室"模块推出"看一看"功能,内容来源包括好友关注资讯、个人兴趣文章及实时热点[4] 。2018年12月微信7.0版本将公众号文章的"点赞"功能改为"在看",用户点击后文章自动同步至"看一看"页面[1] [2] [3] 。2019年3月15日,"好看"更名为"在看"以降低用户推荐压力[2] [3] 。
2019年5月测试的版本新增"好友最近7天在看"列表功能,用户可点击好友昵称查看其完整阅读记录[1] [2] [3] 。该版本引发用户对隐私泄露的担忧,部分用户实测发现取消"在看"后浏览记录仍被保留[2] [3] 。
内容分发采用社交优先原则:
前5屏优先展示好友推荐内容
后续穿插算法推荐及"在看"模块
内容来源包括公众号文章和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
互动机制包含:
圆形点赞图标(好友可见)
消息评论功能
动态屏蔽设置(支持"不看他"选项)
2019年灰度测试期间,用户主要担忧集中在:
阅读记录自动同步机制未经二次确认
不同社交圈层内容未分类展示引发隐私争议
取消"在看"后历史记录仍被保留
个人主页暴露阅读偏好可能影响社交关系[1][2][3]
部分用户通过修改'朋友权限'设置关闭该功能,测试版本最终未全面上线[2] 。
功能开启路径:
微信8.0.20版本:通过【我】-【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开启
微信8.0.41版本:通过【设置】-【朋友权限】界面访问
核心操作包括:
点击文章底部"在看"进行分享[1][2][3]
通过"发现-看一看"查看推荐内容
通过头像图标设置屏蔽名单
该功能折射出互联网产品设计悖论:
社交推荐与用户隐私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
轻量化分享降低社交压力与用户真实推荐意愿的偏差
隐私争议与功能演进引发的平台商业价值思考[1][3]
2024年数据显示,通过该功能入口带来的广告收益约占微信广告总收入的35%。用户日均停留时长较传统朋友圈浏览有所增加,但部分用户表示会主动限制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