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根系。下胚轴与主根上部膨大形成肉质根,内部具多层的形成层,每一层形成层向内分生木质部,向外分生韧皮部,形成维管束环,环与环之间为薄壁细胞。肉质根通常呈球形、纺锤形、扁球形、卵圆形或圆锥形等多,种形状,以扁球形的品质为最好。根皮呈暗紫红色,肉质呈鲜紫红色。短缩茎,叶互生,叶柄粗长,叶片阔大,长椭圆形或近三角形,浓绿色或赤红色,叶柄与叶脉紫红色。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可作蔬菜食用。穗状花序,花白色,果实相互连生成球形,外有硬壳,内有种子数粒,种子小,呈褐色,肾形[1] 。 共5张 红菜头
红菜头为耐寒性植物,喜冷凉气候。在冷凉季节栽培生成的肉质根糖分高,肉色好,品质佳。在炎热的季节生成的肉质根,其内部常出现白色的圈纹,品质较差。
种子在4~5℃的温度条件下就能发芽,但发芽很慢,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适温为12~26℃。幼苗能耐-1~2℃的霜冻,成长的植株耐-2~3℃的霜冻。种株开花结实适温为20~25℃。红菜头通过春化最适温度为5~8℃,因此,春季栽培不宜播种过早。如果播种过早,植株在0.9~1.0℃的低温条件下生长15天,就会有部分植株抽薹[1] 。
红菜头生长期间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生长。种子发芽需水量为种子重的170%[1] 。
红菜头对光照的要求较严格,在较强光照下才能形成肥大的优质根。若阴天多雨,光照较弱,则减产可达30%。紫菜头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光周期反应,根在不良的气候条件下产量低,品质差[1] 。
红菜头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沙壤土中生长最好,不宜在黏土中栽培,在黏土中不易生成均匀整齐的肉质根。栽培前土壤需深耕细耙。紫菜头适宜的土壤pH为6.0~7.0,超出此范围容易发生生理病害[1] 。 共3张 红菜头
红菜头原产地中海沿岸,中国有少量栽培,现主要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种植,以东北种植最多。[5]
红菜头繁殖方式为播种。[5]
采种地块要进行隔离防杂,同其它藜科植物要相距500m以上。同时,要求选择排水良好、疏松、潮湿、肥沃的壤土种植[2] 。